沈氏女科:你有什么样的综合知识,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视野,你就会成什么样的中医人。中医是博大精深的,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才华,都会在你的中医道路上表现出来。

01

中医临证的指导思想

中西医要链接

在临床时中医和西医一定要链接,要接轨。如中医的胸痹,病人听不懂,就可以直接叫心肌缺血或叫冠心病,可以运用现代医学名称;再如尿频、尿急、尿痛,西医叫泌尿道感染就不要用中医的淋证了,所以要用西医的病名解释中医的病症。

传统和现代要链接

如传统的诊脉,可以大致看出哪个脏腑有问题,有火有热分得开来,虚证和实证能分得开。但要看血色素是多少,血压多高,骨髓象怎样,所以要和现代医学结合起来。

中医是线性和非线性的结合

线性就是直接的,比如胃痛给-2止痛就是线性的。但中医胃痛单给止痛行吗?是不行的,是不能治好病的。腹痛的患者一定要检查,有没有胃穿孔,有没有坏死性胰腺炎,所以不能单纯止痛,掩盖病情。

实体本体论和关器本体论

西医讲胃就是消化,脾就是造血器官。中医认为脾胃是一个系统,脾主运化水谷,升清降浊,脾统血。尤其打空嗝的病人,饭后病人打嗝,胃气不降,腹胀,不能吃饭,有的人气不排肚子胀,通腹既能减轻症状。对于打空嗝的人,一看便知是从气上得的,需疏肝理气才会有效。过度的紧张焦虑易得溃疡病,要柔肝调胃才能治好。中医大夫要知道实体的脾胃肝胆是什么样的,还要知道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冠心病有从五脏论治,有从痰论治,有从肾论治。有的冠心病喝酒,睡眠不好,劳累,情绪不好,单从上述方法论治效果也不好。有的人治疗冠心病以补为主。如果患者舌苔腻补法无效,越吃舌苔越粘,越吃越难受。

混沌无序与清晰有序

什么叫混沌无序?有人说中医叫糊里糊涂看病,能看好就算。西医明明白白治死。西医治病,诊断清楚,治疗明确,有时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在非典流行时,西医大量使用激素,造成肺纤维化,股骨头坏死等不良后果,给病人带来终身痛苦和遗憾,同样的病,在广州用中药治疗,上述反应小,效果良好,说明中医治疗非典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在医学上有很多慢性病,西医治疗无能为力,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些病可以发挥中医的优势,使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病人不必终身服药,而且有很多患者可以治愈。

中医治病,一定要灵活,不能固守,治疗一个病时一定要考虑和此病相关的病。大家都知道,目前治疗肿瘤,用大量的激素,放疗、化疗,肿瘤有时消失了,可病人不能耐受放化疗也死亡了,西医治疗肿瘤,瘤子消了,人也死了。中医治疗肿瘤,有时肿瘤不消失,甚至有的还可以增长,可是经过中医治疗,患者可以长期的带瘤生存,甚至完全治愈,生活质量良好。

02

证候要素确定

靶位的提取

所谓靶位就是治疗的方位,也就是中医处方的治疗方向,一张中医处方,针对主要病机进行治疗,同时又要治疗主要兼症,做到主证清晰,兼症明确,有效提取治疗靶点。

如高血压病,过去的治疗一般都会想到肝阳上亢,阴虚火旺。现代临床除了能看到肝阳上亢、阴虚火旺外,常常会见到阴阳两虚,肾阴不足,痰湿阻络,中气不足等证类。所以靶位的提取很关键,靶位提取错了整个治疗思路就全错了。有些病人开始服中药效果很好,时间久了之后,效果不佳,这时就要坚持效不更法。一般两个原因,一个是病人耐药,一个是病人的靶点发生了变化。如原先的高血压患者头晕减轻,此时又出现了心慌、遗尿等症状,这时就要同时兼顾靶点,靶点变了,药方也要变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社交复杂,想的比较多,这时就要多观察,临床效果的好坏在于,能不能定位准确,找准靶点,辨证才能精确。

高血压的治疗,可能有什么样的症状?是头痛、眩晕、耳鸣、还是眼花?这个病有什么样的证候?有的可能有动脉硬化;有的可能有高血压脑病;有的可能伴有骨质增生跟骨痛;有的有高血压的肾损害;有的有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损害;要找出规律,精确辨证。有的大夫看高血压有这么多的证类,摸不清用什么方子。其实很简单,一看患者的舌苔腻还是不腻?舌苔腻的要退舌苔,先泻实后补虚。二看患者的胃口怎样,不能吃的要健脾胃,脾胃一开临床才会有效果。

病、证与症的关系

“证”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包括证名、证候,证名是对病变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所作的概括;证候是该证的特定临床表现。“症”是指病人主观能感觉到的单个症状。“征”是指被客观发现的体征。“病”代表该具体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如有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脂证、心脏病,肾病、失眠,这么多的病和症,你说怎么治?急则治其标。吃饭、睡觉、大小便最重要。有些患者长期失眠,长期患有慢性病,只要对生活还有兴趣,只要对生存还有希望就可以治疗。

当医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什么样的病可治,什么样的病不可治。不可治的病人也需要医生充当关心他的朋友给他治疗,当大夫一定要学会暗示疗法,给病人以生存的希望,即使是奄奄一息,也要鼓励病人。有些危重病人我们治不好就不要显能,医院去治,不要引火烧身。

方、病、证的关系

病是由若干个证组成,方子是反映某一具体的证的表现形式和治疗手段。方子是根据当时的证候,用方时一定要依据证候。如用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患者服完后看病人还有什么症状,还有什么治疗不到的地方,根据具体病情加减用药。杞菊地黄补肝肾,假设病人还有头昏,那就需要加天麻,大便干燥的加草决明,以一个方子为主,随症加减,有多少个点,就加相应的药,但应该控制药物在16个以内,要多者避乱手脚,提高临床疗效

病机规律

一般疾病刚发病时往往是邪气盛正气不虚。时间长了,疾病就会向虚证发展,治疗也就相对困难。服药也是一样,刚开始时效果很好,随着服药的时间延长,效果就相对差了。古语说嘛:“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人的躯体和生命是一次性的,40岁以上的人往往又是慢性病居多,医生有时能帮助患者做到的是减轻一些痛苦,症状改善一些。有些病和患者的不良嗜好有直接的关系,如酒精肝的患者,医生不让你喝酒,可你天天喝酒,医生不让你生气,可你看什么都烦;心肌梗塞的病人为什么会猝死,往往和生气有直接的关系;脑出血的病人往往也一样。

所以中医证候的提取要分层次,要看他的现象,表现是什么?如果头痛头昏,手足颤抖,中医叫肝风内动,经脉不通。发烧也是一样,有早晨发烧、中午发烧、晚上发烧、饭后发烧,这些不同的发烧背后隐藏的病机是不同的。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湿热、痰湿、瘀血等内伤发热:还是风寒、风热、风湿、暑湿,温燥、凉燥等外感发热。中医治疗发热证类多,效果好,副作用小比西医有明显的优势。西医治疗感冒发烧,用退烧药,有时造成大汗淋漓,烧退后病人很虚弱。再如:食物中毒的患者,刚开始是吐泻不停,先不要止吐止泻,过早的止吐止泻容易留邪,等吐泻完后根据病情给患者服汤药或者输液治疗。黄连素,藿香正气水对食物中毒有效,痢疾的脓血便不止,可口服庆大霉素水,可很快止泻。

03

证候要素的特征

内实外虚

是身体里面有实邪,外在表现是虚证的一组临床表现。如食物中毒。有腹痛腹泻的同时,又有出汗、四肢厥冷、头晕等虚证的临床表现。这时的虚证就不要补,越补越滞,影响脾胃的运化,要清胃肠的湿热。同样感冒发热,在发热的同时又伴有怕冷,甚至寒战,这时就要分清风寒和风热。一般通过四点可以分清,一是风寒的患者发热轻恶寒重、怕风,得衣被而症状不减,风热的患者发热重,恶寒轻或者怕热;风寒的患者身痛、体痛、头痛,风热的患者咽喉痛或者舌边尖红;风寒的患者舌苔薄白,风热的患者舌苔薄黄;风寒的患者脉浮紧,风热的患者脉浮数。如果病人怕冷,寒证为主,不要用清热解毒药,要散寒祛风,否则寒证未解,容易引邪入内

动态时空

病情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证候和症状也是不断的变化的。如感冒的患者,起先是风寒感冒,如果误治或失治,外邪郁而化热,或转变入里;有些小儿感冒,常常夹有食滞;有些病原先是实证,久治不愈之后也可转变为虚证。

小儿病最常见的是两种病:一个是食滞。现在生活条件太好,小儿吃得太好太多,很容易损伤小儿脾胃,小儿常常表现为哭闹,像这种小孩给健脾消食药和通大便即可痊愈,便通后给予清淡饮食。二是小孩着凉的多,小孩无节制的吃冰淇凌、肯德基、麦当劳,又爱吃肉,孩子的脾胃,肺都受不了,可出现咳喘。

多维界面

临床病情千变万化,症状多端,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病情的本质,一定要把它降到最低的你认识的程度,不要局限思维,一直达到症状和证候不能分就可以了。

04

疾病的靶位

疾病的靶位就是疾病的病因和性质也是临床的治疗方向。找好靶位,病证要结合,证和症的靶位在哪?是在五脏,肝、心、脾、肺、肾,还是在经络,靶位不同,治疗方向不一样。冠心病的患者,有的治在心,有的治在肝,有的治在肾,临床表现不同,治疗的角度不同,都从脏腑调节,选择最捷径的通道,使病、症、证和靶位紧密相连。要区分清靶位是在皮肤、经络、脏腑、三焦、还是卫、气、营、血;也要区分清是在皮肤,还是在肌肉和骨骼。

05

卫气营血的辨证

卫分证,病情在表,比较清浅。气分证很重,患者可出现高烧,气机阻滞。营分证有阴虚、营热、血脉不通之症。血分证,有出血、血瘀、血液妄行。一般内伤疾病用的是脏腑辨证,有时还用三焦辨证,卫气营血在外感病和传染病用的多,所以针对不同的病,用不同的辨证方法。

06

处方原则

处方要讲究一定的配伍技巧和原则。有的大夫一辈子就用六味地黄汤,有的一辈子就用温胆汤,沈老师有“沈温胆”之称。沈老师到台湾看病80-90%都用的温胆汤。因为台湾人爱吃海鲜,吃的湿热盛,血脂高,所以送个雅号叫“沈温胆”。老师温胆汤用得特别多,用得也特别好。有的人一辈子用两个方,有的用十个方子,有的人可能用个方子,个方子,显示他特有水平,这种人可能一个方子都用不好。

建议大家,我们临床主要用两大类处方:一个是祛实邪的,一个是补虚的。把这两个处方搞清楚了弄明白了,你70-80%的病会看。如果还不行,你们再去学,这样大概记下30个处方就足够了。有时会几个处方合用,处方要了解,中药要熟悉,处方一定要原则。

不要用有毒有害的东西

甲状腺机能亢进时,黄药子效果最好,治疗后有肝肾损害还敢用吗?木通治疗尿频尿急效果很好,吃完后对肾脏有损害。马钱子治疗关节炎效果很好,吃完后肌肉颤抖。如自己搞不清有毒无毒,就选比较熟悉的药。

要顾护脾胃,不要损伤脾胃

汤要是口服的,开方时不要让病人倒胃口,不要让患者服中药就上吐下泻。这样病人就会跑了,害怕了,不来了。调理脾胃的时候,注意糖尿病的病人不要调理脾胃,糖尿病的病人能吃的话,血糖会升高。

要注意寒热温凉

有的患者怕冷,什么麻黄附子细辛汤,什么肉桂、桂枝、仙灵脾、金毛狗脊,能想的全上。为什么呢?温哪!病人吃了,鼻子出血,身上起疹,还来吗?不来了。病人热,行啊!生石膏、知母,凡是把凉的药全用上去。病人吃的不想吃东西,胃口倒了,要么腹泻。所以用药要比较温和。处方药太热。要用凉的药中和一下。如果处方凉,再用一点温药,给它反佐一下,病人服了非常舒服。人的身体是一个平衡态,药物也要平和,治不了没事,但服药后不难受,患者就可接受。

要加引经药

一个老大夫一辈子就用一个方,为什么?主要在于引经药。比如去山东,火车头要调整,去广州,去西安,火车头都要调整。虽然用温胆汤,它的病在肺、在肝胆、在肾、在皮肤、在膀胱不一样,加引经药就行,就能达到病所。

给邪出路

人为什么要生病?正气不足,邪气太盛,给邪气出路。让疾病不要在身体里捣乱,我们把门打开让它出去。你们看两国领土之间的界限了吗?划一条国界,你也别进来,我也别过去,你进来我就给你打。所以人体也这样,肠道有菌群,口腔有菌群,空气里有病毒。为什么有的人发病,有的不发病。就是你体质不同,所以邪要出去。

邪要出去最主要的途径是二便。通大便,利小便。还有肺经的祛痰,还有给出汗,但汗不能多。内伤杂病不要出汗太多,像外感病要微微汗。像西药退烧剂易致大汗,所以西医治病后患者易虚弱。轻型的感冒吃一点西药没问题,如果高烧连续几天,患者就忍受不了。这五大原则,要印在脑子里。是衡量处方好坏的关键。

-END-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tx/10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