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验方37个
朱仁康,字行健,年出生,祖籍江苏省无锡市。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费医疗门诊部任外科医生,年由卫生部选调至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于年5月应聘在中医院任中医外科主任。 皮肤病中以红、肿、热、痒等炎症表现者居多。朱仁康先生根据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温病学说,同有热证表现的疾病,把其共同点归纳为“在卫汗之,到气清气,透热转气,凉血散血”四大治法,并对银翘散、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竹叶石膏汤等综合分析,撷其要领,创制皮炎汤,对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日旋光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多种急性皮肤病症有卓效。 年前后开始整理40年的临床经验,年《朱仁康临床经验集》问世。年发表“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的研究”(附例疗效观察),分为血热风燥、血虚风燥两型,总有效率达94.9%。年完成“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成果,被评为卫生部甲级成果奖。年主编《中医外科学》,充实了当代外科临床成就和科研成果,代表了当代中医外科的最高水平。 1.一味全蝎散治缠腰火丹 皮肤病痒者居多,疼痛者间或有之,唯有缠腰火丹(南方称蛇丹)疼痛显著,尤以老年患者为甚。朱氏早年在家乡行医,曾遇七旬老翁患此症,经前医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疮疹虽平而痛如锥刺,经久不除,乃求治于其。遂拟于乡间铃医所授本方,全蝎30克,研末分为10包,早、晚各服1包,药后遣子来告,疼痛逐渐缓解。又嘱继续服前药30克,仅服2剂,痛止病愈。全蝎,辛平、有毒,入肝经。本草诸书均言其有息风镇痉、解疮肿毒之功,有用以治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者;有治小儿惊痫抽搐者;有治破伤风者,亦有治诸疮肿毒者。诸说不一,但未见用此药止痛的记载。缠腰火丹乃湿热毒邪为患,热偏盛者投龙胆泻肝汤,湿盛者用除湿胃苓汤,大多获效。然而,往往由于湿热未尽,余毒未解,滞留经络,遗痛不止。今取全蝎以剔解毒邪,毒解络通,故能止痛矣。 学习和使用体会 朱仁康先生自从摸索到全蝎粉可以止痛的经验后,以后临症五六十年,治疗很多缠腰火丹后遗疼痛的病例,均获显效。若患处久留色素沉着,可配桃仁、红花、赤芍等药;若病发于头面者,可配菊花、蔓荆子、钩藤等药。 2.利湿清热方(湿疹一号方) 生地30克,黄芩、猪苓、泽泻、车前子各9克(包),木通4.5克,六一散9克(包)。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利湿清热。主治急性湿疹,下肢丹毒,带状疱疹等。本方由龙胆泻肝汤精简而成。生地凉血清热;黄芩燥湿清热;猪苓、泽泻、六一散淡渗利湿;车前子、木通导湿从小便而泄。用于湿热型,见舌红、苔黄腻,脉滑等。 3.健脾除湿汤(湿疹二号方) 苍术、炒白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包)、桂枝各9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理湿。主治泛发性湿疹,带状疱疹(水疱型),天疱疮等。本方由除湿胃苓汤增减而成。苍术、炒白术、陈皮、厚朴健脾化湿;猪苓、茯苓、泽泻、六一散淡渗利湿;桂枝通阳化气。用于脾湿型诸证,身起水疱、渗水,而具有脾胃症状,如脾运不健、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等。 4.滋阴除湿汤(湿疹三号方) 生地30克,玄参、当归各12克,丹参15克,茯苓、泽泻、白鲜皮、蛇床子各9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滋阴养血,除湿止痒。主治亚急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天疱疮等。生地、玄参滋阴清热;当归、丹参养血和营;茯苓、泽泻除湿而不伤阴;白鲜皮、蛇床子除湿止痒。用于湿疹反复不愈,日久伤阴耗血,舌淡苔净或光之证。 5.小儿化湿汤 苍术、陈皮、茯苓、泽泻、炒麦芽、六一散各6克(包)。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化湿,主治婴幼儿湿疹。苍术、陈皮健脾燥湿;茯苓、泽泻、六一散渗湿清热;炒麦芽消食和中。用于儿童湿疹,而有消化不良、纳食不多、乳积之证。 6.凉血消风散(消风一号方) 生地30克,当归、荆芥各9克,蝉蜕6克,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消风清热。主治脂溢性皮炎,人工荨麻疹,玫瑰糠疹等。本方从《医宗金鉴》消风散增减而成。生地、当归、生甘草凉血润燥;知母、生石膏清肌热;荆芥、蝉蜕消风;苦参、白蒺藜祛风止痒。适用于血热生风、风燥诸证,舌质红,脉弦滑数。治玫瑰糠疹可加紫草凉血清热,人工荨麻疹加紫草、桃仁。 7.养血消风散(消风二号方) 熟地15克,当归、荆芥、白蒺藜、苍术、苦参、火麻仁各9克,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养血润燥,消风止痒。主治脂溢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荆芥、白蒺藜、苦参消风止痒;苍术健脾;火麻仁、甘草润燥。适用于血虚风燥,皮肤干燥、脱屑、瘙痒之证。 8.消风清热饮(风疹一号方) 荆芥、防风、浮萍各9克,蝉蜕6克,当归、赤芍、大青叶、黄芩各9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消风清热。主治急性荨麻疹。荆芥、防风、浮萍、蝉蜕疏风清热;黄芩、大青叶苦寒清热;当归、赤芍和营活血。适用于风热型,舌质红、苔薄,脉细滑等。 9.祛风胜湿汤(风疹二号方) 荆芥、防风、羌活各9克,蝉蜕6克,茯苓皮9克,陈皮6克,银花9克,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祛风胜湿,佐以清热。主治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本方由《局方》消风散精简而成。荆芥、防风宣散肌表风邪;羌活祛风胜湿,蝉蜕散风热、消瘾疹,合而用之使湿随风去;陈皮、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中;银花、甘草清热化毒。适用于风湿热类型的皮肤病。用法:水煎服。儿童用三分之二量,幼儿用半量。 10.固卫御风汤(风疹三号方) 炙黄芪、防风、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各9克,生姜3片,大枣7枚。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调营固卫,以御风寒。主治冷激性荨麻疹。本方为玉屏风散合桂枝汤组成。炙黄芪、炙白术、防风固表御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佐赤芍活血祛风。日久发作不休可加乌梅、五味子酸收之品。 11.健脾祛风汤(风疹四号方) 苍术9克,陈皮6克,茯苓、泽泻、荆芥、防风、羌活各9克,木香3克,乌药9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健脾理气,祛风散寒。主治肠胃型荨麻疹。苍术、陈皮、茯苓、泽泻、大枣健脾助运;荆芥、防风、羌活、生姜祛风散寒;木香、乌药理气止痛。用于身发风癗,纳呆腹胀、恶心呕吐、大便溏泻、腹疼阵作等。 12.活血祛风汤 当归、赤芍、桃仁、红花、荆芥各9克,蝉蜕6克,白蒺藜9克,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祛瘀,和营消风。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本方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重用活血药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佐以荆芥、蝉蜕、白蒺藜消风,甘草调和诸药。用于荨麻疹日久发作,以及皮肤瘙痒不止,舌质紫,脉细涩等。 13.止痒息风方 生地30克,玄参、当归、丹参、白蒺藜各9克,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炙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养血润燥,息风止痒。主治皮肤瘙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等。生地、玄参滋阴润燥;当归、丹参养血润肤;煅龙骨、煅牡蛎、白蒺藜息风止痒;炙甘草润燥。用于血虚阴伤,皮肤干燥发痒,舌淡苔净,脉细弦。 14.养血息风方 黄芪15克,当归、白芍各9克,川芎6克,红花、玄参、荆芥、白蒺藜各9克,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养血润燥,消风止痒。主治皮肤瘙痒症(老年性)。当归、白芍养血润燥;玄参滋阴润燥;红花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气;黄芪补气,气行血亦行;荆芥、白蒺藜消风止痒,甘草润燥。本方适用于老年气血日衰,血不养肤,皮肤干燥发痒,舌质淡、苔净。 15.乌蛇驱风汤 乌蛇9克,蝉蜕6克,荆芥、防风、羌活各9克,白芷、黄连各6克,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搜风清热,败毒止痒。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结节性痒疹等症。乌蛇、蝉蜕搜剔风邪;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祛风止痒;黄连、黄芩清热燥湿;金银花、连翘、甘草清热败毒。用于风热之邪内郁日久,未经发泄,皮肤剧痒,使风湿之邪复从表而出。 16.皮炎汤 生地30克,丹皮、赤芍、知母各9克,生石膏30克,金银花、连翘、竹叶各9克,生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营凉血,泄热化毒。主治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包括漆性皮炎)、植物日旋光性皮炎。本方由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增减而成。生地、丹皮、赤芍清营凉血;知母、生石膏清解肌热;竹叶轻清风热;金银花、连翘、生甘草重在解毒。适用于中药毒及风毒肿之证,见舌质红绛、脉滑数等。 17.增液解毒汤 生地30,玄参12克,麦冬、石斛(先煎)、沙参、丹参、赤芍、天花粉各9克,金银花15克,连翘、炙鳖甲、炙龟甲各9克,生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养阴增液,清热解毒。主治剥脱性皮炎,红皮症。生地、玄参、麦冬、石斛、天花粉、沙参养阴增液;炙鳖甲、炙龟甲滋阴潜阳;丹参、赤芍凉血和营;金银花、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用于毒热伤营耗液而致皮肤剥脱、潮红等。 18.消炎方 黄连6克,黄芩、丹皮、赤芍、蚤休、金银花、连翘各9克,生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疖肿、毛囊炎、脓疱病、丹毒、脚气感染等。黄连、黄芩苦寒泻火;丹皮、赤芍凉血清热;金银花、连翘、蚤休、生甘草清热解毒。适用于一切火毒诸证。大便干结,可加大青叶、大黄。 19.凉血清肺饮 生地30克,丹皮、赤芍、黄芩、知母各9克,生石膏30克,桑白皮、枇杷叶各9克,生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肺胃经热。主治痤疮、酒渣鼻。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清热;黄芩、枇杷叶、桑白皮清肺热;知母、生石膏清胃热;生甘草清热解毒。用于脾胃积热,上蒸于肺,而成肺风粉刺、酒刺、酒渣鼻等。如大便秘结,可加大黄、大青叶。 20.白疕一号方 生地、生槐花各30克,山豆根9克,白鲜皮、草河车、大青叶、紫草各15克,黄药子12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凉血清热,解毒治疮。主治牛皮癣进行期。生地、生槐花、紫草凉血清热;山豆根、草河车、大青叶清热解毒;白鲜皮消风止痒;黄药子凉血解毒。用于牛皮癣进行期,血热风燥之证。 21.白疕二号方 土茯苓30克,忍冬藤9克,生甘草6克,板蓝根、威灵仙各15克,山豆根9克,草河车、白鲜皮各15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治牛皮癣早期。土茯苓、白鲜皮、威灵仙祛风除湿;板蓝根、山豆根、草河车、忍冬藤、生甘草清热解毒。 22.去疣二号方 马齿苋60克,蜂房9克,生薏苡仁30克,紫草15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解毒去疣。主治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马齿苋清热解毒;生薏苡仁除湿去疣;紫草凉血清热;蜂房以毒攻毒。合而用之,去疣解毒。每日水煎服1剂,7剂为1个疗程,至多服2个疗程,进行观察。 23.去疣三号方 马齿苋60克,败酱草、紫草、大青叶各15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解疣毒。主治扁平疣,传染性软疣。马齿苋、败酱草、大青叶清热解毒;紫草凉血清热。综合起来,清解疣毒。水煎服,7剂为1个疗程,至多服2个疗程,进行观察。 24.去疣四号方 当归、赤白芍、桃仁、红花各9克,熟地12克,牛膝9克,赤小豆15克,山甲片9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去疣。主治多发性寻常疣、跖疣。本方以山甲片为主药,取其攻窜之力。其余均为养血活血,以助其势。每剂水煎2次,另加黄酒50克,早、晚分服。5剂为1个疗程,至多服2个疗程,进行观察。 25.皮癣汤 生地30克,当归、赤芍、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9克,生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凉血润燥,祛风止痒。主治泛发生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丘疹性湿疹。生地、当归、赤芍凉血润燥;黄芩、生甘草清热解毒;苍耳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清热止痒。此方适用于血热风燥之证,起红色丘疹,瘙痒极甚,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等。 26.风癣汤 生地30克,玄参12克,丹参15克,当归、白芍、茜草、红花、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9克,生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养血和营,消风止痒。主治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生地、当归、白芍、丹参养血和营;玄参、生甘草滋阴润燥;茜草、红花活血;黄芩除湿清热;苦参、苍耳子祛风除湿;白鲜皮、地肤子除湿止痒。本方适用于血虚风燥之证,见皮损肥厚浸润,瘙痒剧甚,舌质淡、苔薄等。 朱仁康认为,本证发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食五辛发物,遗热于胎儿所致;或后天饮食失调,致脾胃虚弱,湿从内生,外感风、湿、热邪,郁于皮肤腠理而成本病。病因以内因为主。不外湿、热、风三者。 异位性皮炎在临床上发病率越来越高,无论所发部位在何处,要以辨证论治为准,重在寻找内因,病因是心火还是脾湿。 其证表现虽在皮肤,其根源则在中焦脾胃,脾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本病的症状轻重,所以健脾养胃十分重要。长期使用苦寒燥湿之品易伤阴耗血,使用生地、玄参、当归等滋阴养血而不助湿,茯苓、泽泻健脾除湿而不伤阴的药物用于反复不愈者,疗效较好。录自《著名中医临床家惯用方精选》杜惠芳主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zz/10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11个中医秘方,收藏起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