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于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极高,且麻风的传染性强,如不及早诊治会导致人体致残,在解放初期,曾令人“谈麻色变”,麻风病例现在虽然少见,但至今尚未完全消灭。近日,由我院皮肤科联合检验科,病理科三个科室精诚合作,成功诊治一例长期误诊的麻风患者。

患者杨某某,因“双大腿红斑结节伴疼痛1年余”入院,既往多次于外院诊断为“关节炎、颈部淋巴结结核、成人Still病、结节性红斑等”,长期使用激素、抗痨药物等治疗后效果欠佳。皮肤科雷霞主任查房后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发现患者皮损与经典的结节性红斑不同,不能排除麻风反应,建议其完善皮肤和颈部淋巴结活检,并将淋巴结组织送检验科完善细菌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检验科陈鸣主任,鲁卫平,黎敏,唱凯教授团队特别重视,马上开展细菌特染,当日下午检验科报危急值:颈部组织涂片抗酸染色“+++”,雷霞主任再次回顾患者皮损后考虑“麻风”。考虑到麻风的传染性较强,病理科肖华亮主任,毛成毅技术员加快了病理进程,回报:(右颈部)送检为神经束,结构破坏,部分有肉芽肿形成趋势,麻风可能。皮肤病理报告示:真皮内有典型的泡沫细胞,符合麻风。回顾患者的病史,有眶上、耳大神经粗大,双手关节活动障碍。雷霞主任组织伍津津教授、成琼辉副教授、陈年、罗丹医生等进行了认真的病情分析,诊断“麻风”,并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近日,检验科鲁卫平副主任又对标本进行了巢式PCR,由于组织和菌量不多,在多次锲而不舍的试验后,终于成功扩增获得其病原学的证据。

近两年皮肤科与检验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精诚合作,相得益彰,诊断和治疗了多例少见特殊皮肤感染病例(如多重耐药细菌,巴西奴卡菌,偶然分支杆菌,龟分分支杆菌,浅黄分支杆菌,麻风等),为患者的后续诊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在一些抗感染的新方法探索中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获得了患者和学界的好评。

患者及家属对我院医护人员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给予极高评价,并多次对我院医务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万分感谢。通过此次协作,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促进临床与检验科室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对提高临床疾病诊治质量意义重大,也让检验科室更好的了解临床需求,有助于实验室持续改进,让我们携手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迈上一个新台阶!

?轻扫、轻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zz/10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