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正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8/9329758.html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又名《小郎中学医记》,是正在网上热传的一本以小说形式讲述中医药知识的书籍。该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

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

上一篇:(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蛤壳

苦、辛,凉;有小毒。归肺、肝经。

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不一样的药引子

小指月说,爷爷,黄药子也是化痰消瘿的啊,那跟海藻、昆布一样的咯?

老爷爷说,在治疗瘿瘤里头它们常用在一起,比如海药散,就是海藻配合黄药子,当然也可以单用黄药子泡酒,《斗门方》里头就记载这种黄药子酒可以治疗这种项下气瘿结肿。

小指月说,黄药子有毒,是不是应该慎用啊?

老爷爷说,黄药子不可多服久服,它更加苦寒,比海藻昆布更能清热解毒,所以瘿瘤肿结化热的,常需用它,由于它有以毒攻毒之功,更可以用到各种恶疮虫蛇叮咬里头。

有个脖子肿大的病人,但又没有结节。

老爷爷说,这是气肿,不容易治,而且容易复发。

病人说,是啊,我这脖子肿大,有时自动会消下去些,有时又会肿大。

老爷爷笑笑说,你劳累了,气了,它就变大,你休息好,不跟别人计较斗气,它就消下去。

这病人惊讶地说,大夫,真像你说的那样,我吃点煎炸的,或者跟别人吵架,当天晚上必定脖子不舒服,第二天就会变大,要休息平心静气好几天,才能慢慢恢复。

老爷爷说,这叫气得脸红脖子粗。

病人说,那有没有药可以治啊?

老爷爷说,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但也有药物,不过需要一味药引子。

病人一听到有药物可以治,心中便高兴地问,大夫你尽管说,药引子花多少代价都去找。

老爷爷笑笑说,良药本自心觅,不劳向外求贤。

病人有些听不懂,老爷爷便叫指月翻开《斗门方》里头有一个治瘿气的妙方,就是用黄药子一斤,酒一斗,浸泡之,每日早晚,服一杯。

这病人看了后摇摇头说,大夫,这方法我试过,没效。

老爷爷笑笑说,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中途而止,当然没效。

病人不解地问,既然没效,那为何又让我继续服下去?

老爷爷说,没效,是因为你只服用了药物,没用到药引子。

病人又问,那药引子是什么?

老爷爷指着方子后面一句话,原来这行字很容易被人忽视,忌一切毒物,及不得喜怒。

病人愣了,这句话算什么药引子。

老爷爷笑笑说,一切煎炸烧烤,冰冻饮料,辛辣之物,都应该忌,而且最重要是不能喜怒无常,要心平气静地看待得失荣辱。这样药效就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病人点点头。

老爷爷这句话,正说到他心坎上去了。

老爷爷接着说,疾病是教人修炼,修什么炼什么?修心炼性。如果因为怒气而得的病,你不降伏心性戒怒,想凭借药物,怎么可能治好,药物只是辅助,自己的心性才是身体这辆车的使用者。

这病人听后点点头,回去又继续喝黄药子酒,发现这次效果好多了,并不是说竹篱茅舍老爷爷的黄药子酒就高人一筹,而是古籍里记载的生活忌宜,往往最容易为人忽视,而恰恰很多疾病,却是从这些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生活细节里出问题而发生的。

(未完,待续,往下拉有往期故事链接!)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版权归作者所有。

1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合集(全集完整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部合集(集至集收藏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丹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红花、桃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牛膝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益母草、泽兰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鸡血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王不留行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月季花、凌霄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土鳖虫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马钱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自然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苏木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骨碎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血竭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儿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刘寄奴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三棱、莪术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斑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水蛭、虻虫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穿山甲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半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天南星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附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芥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皂荚、皂角刺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旋覆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猫爪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川贝母、浙贝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瓜蒌(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竹茹(竹沥、天竺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前胡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桔梗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胖大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藻、昆布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蛤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ry/10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