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之昆布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 http://pf.39.net/bdfyy/bdfyw/index.html 别名:纶布、海昆布。 古籍产地:《别录》曰︰昆布生东海。弘景曰︰今惟出高丽。藏器曰︰昆布生南海,叶如手,大似薄苇,紫赤色。时珍曰︰昆布生登、莱者,搓如绳索之状。出闽、浙者,大叶似菜。 药材基源:为海带科(昆布科)植物昆布及翅藻科植物黑昆布、裙带菜的叶状体。 原形态: 1.昆布藻体橄榄褐色,干后为暗褐色。成熟后革质呈带状,一般长2-6m,宽20-50cm,在叶片中央有两条平行纵走的浅沟,两沟中间较厚的部分为“中带部”,厚度约2-5mm,两侧边缘渐薄,且有波状皱褶,叶片基部楔形,厚成阶段则为扁圆形,下有一圆柱形或扁圆形的短柄,长5-15cm,柄和叶片内部均由髓部、皮层及表皮层组成。在外皮层内有粘液腔,腔内有分泌细胞,可分泌粘液至叶体表面,构成胶质层,使藻体粘滑而起保护作用。髓部由许多藻丝组成,藻丝细胞一端膨大呈喇叭管状。藻体幼龄期叶面光滑,小海带期叶片出现凹凸现象。一年生的藻体叶片下部,通常即能见到孢子囊群生长,呈近圆形斑块状;二年生的藻体几乎在全部叶片上都长出孢子囊群。固着器为叉状分枝的假根所组成。孢子成熟期秋季。 2.黑昆布藻体暗褐色至深褐色,革质,高30-cm或更多。叶状体扁平宽大,中部稍厚,自其两侧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裂片长舌状或更长一些,略有皱,边缘一般均具粗锯齿。叶柄茎状,呈圆柱形或略扁,长4-12cm,直径3-8mm。藻体的皮层细胞中有粘液腔道作环状排列,为1-2层。髓部由不定走向的喇叭管丝组成。游孢子囊群于成熟的叶状体中央部分和侧生的裂片表面形成。固着器由二叉式分枝的假根组成。孢子囊初夏形成,孢子秋季成熟。 3.裙带菜藻体黄褐色,软革质,高1-2m,宽50-cm,叶状体扁平,中部有明显隆起的中肋,两侧渐薄柔软,形成多数羽状裂片,或呈大小不齐的缺刻,但无锯齿。叶面上散布许多黑色小斑点,为粘液细胞向表皮的开口处。成熟时,在下面叶柄两侧生有木耳状重叠褶皱的孢子叶,粘滑肉厚,其上密生孢子囊。叶柄下端为叉状分枝的假根所组成的固着器。 生境分部:1.一般生长于大干潮线以下1-3m的岩礁上。 2.生长于水肥、流急的低潮线附近或自大干潮线至7-8m深处的岩礁上。 3.生长于风浪不太大、水质肥沃的海湾内,大干潮线下1-5m处的岩礁上。 资源分布:1.自然生长的分布范围,我国限于辽东和山东两个半岛的肥沃海区。人工养殖已推广到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沿海。但为冷温带性种类。 2.我国分布于浙江、福建沿海。为暖温带性种类。 3.我国裙带莱可分为两型:北海型藻体较为细长,羽状裂缺接近中肋,孢子叶距叶部有相当的距离。生长在大连、山东沿海。南海型恰好相反,即体形较短,羽状裂缺较浅,孢子叶接近叶部。浙江嵊泗列岛海域自然生长,即属此型。 采制:夏、秋采收,由海中捞出,晒干。 栽培:生物学特性昆布原为冷水性海藻。其生长温度为0~13℃,以2~7℃为最适温度。昆布进行光合作用需有足够的光能,并从海水中吸收营养,由于海水混浊或透明度不同,适宜生长的水层也有深浅之别,深者在大于潮线下2~3m,浅者在水面下lm深处(在海水中追施氮、磷肥能提高昆布产量)。流速大的海区生长良好,反之生长很慢且易染病害。一般流速在50~80cm/s较适宜。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1.昆布卷曲折叠成团状或缠结成把。全体呈绿褐色或黑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软后展开成扁平长带状,长50-cm,宽10-40cm,中央较厚,边缘较薄而呈波状。类革质,残存柄部扁圆柱形。气腥,味咸。 2.黑昆布片部卵形或扁圆形,1-2次羽状深裂,裂片长舌状,边缘有疏齿或全缘。气腥,味咸。水浸泡,手捻分层。 3.裙带菜片部1次羽状深裂,中央有隆起的中肋。气腥,味咸。以片大、体厚、色青绿者为佳。 药理作用:1.对甲状腺的作用:具作用是由于所含的碘、碘化物引起的。2.降压作用: 3.降血糖作用:4.降血脂和抗凝作用:5.抗放射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漂净,切成宽丝,晾干。 性味:咸;寒;无毒 归经:肝;胃;肾;脾经 功能主治:消痰软坚;利水退肿。主瘰疬;瘿瘤;噎膈;(疒颓)疝脚气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或入丸、散。 注意:脾胃虚寒蕴湿者忌服。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昆布,咸能软坚,具性润下,寒能除热散结,故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东垣云:瘿坚如石者,非此不除,正咸能软坚之功也。详其气味性能治疗,与海藻大略相同。 2.《本草汇》:昆布之性,雄于海藻,噎症恒用之,盖取其祛老痰也。 3.《名医别录》: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 4.《药性论》:利水道,去面肿,去恶疮鼠瘘。 5.《本草拾遗》:主颓卵肿。 6.崔禹锡《食经》:治九瘘风热,热瘅,手脚疼痹,以生啖之益人。 7.《本草通玄》:主噎膈。 8.姚可成《食物本草》:裙带莱,主女人赤白带下,男子精泄梦遗。 9.《玉楸药解》:泄水去湿,破积软坚。清热利水,治气臌水胀,瘰疬瘿瘤,TUI疝恶疮,与海藻、海带同功。 10.《现代实用中药》:治水肿,淋疾,湿性脚气。又治甲状腺肿,慢性气管炎,咳嗽。 配伍:1.昆布配黄药子昆布,咸寒质滑,咸能软坚,寒能清热,有消痰软坚,清热利水之功。黄药子,性寒味苦,善清泄肝肺之火。二药合用,共奏消痰软坚,散结消瘿之功。治疗痰火凝结之瘿瘤。 2.昆布配白僵蚕昆布消痰软坚,白僵蚕化痰散结。二药相配,则化痰软坚散结力更强。治疗瘿瘤、瘰疬。 3.昆布配车前子昆布、车前子二药均利水消肿。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利水之力强。治疗水肿、脚气。 4.昆布配芦荟昆布消痰软坚,芦荟能清肝热。二药合用,治疗瘿瘤而见肝热盛者。 附方: ①治瘿气结核,癳癳肿硬:昆布一两(洗去成味)。捣罗为散。每用一钱,以绵裹于好醋中浸过,含咽津觉药味尽,即再含之。(《圣惠方》) ②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后方》) ③治瘿气初结,咽喉中壅闷,不治即渐渐肿大:槟榔三两,海藻二两(洗去咸),昆布三两(洗去咸水)。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常含一丸咽津。(《圣惠方》) ④治气瘿,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昆布二两(洗去咸汁),通草一两,羊靥二具(炙),海蛤一两(研),马尾海藻一两(洗去咸汁)。上五味,蜜丸如弹子,细细含咽汁。忌生菜、热面、炙肉、蒜、笋。(《广济方》昆布丸) ⑤治膈气噎塞不下食:昆布(洗净,焙,末)一两,桩杵头细糠一合,共研。用老牛涎一合,生百合汁一合,慢煎入蜜搅成膏,与末杵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含化咽下。(《圣济总录》昆布方) ⑥治气,膀胱急妨,宜下气:昆布一斤,白米泔汁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斗,煮令向熟,擘长三寸、阔四、五分,仍取葱白一握,二寸切断擘之,更合熟煮令昆布极烂,仍下盐、酢、豉、糁调和,一依臛法,不得令咸酸,以生姜、橘皮、椒末等调和,宜食粳米饭、粳米粥,海藻亦依此法,极下气,大效,无所忌。(《广济方》昆布臛法)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ry/10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神仙一把抓r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