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图谱麻风误诊二例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女,24岁。2个月前双上肢丘疹、结节,微痒,外院诊断“湿疹、多形性日光疹”,给予抗过敏抗炎治疗,无效。10天前面部、耳廓出现丘疹、结节,双手有肿胀感。患者平素健康,无家族史、传染病史,否认麻风接触史,未婚,未生育,月经史正常。 皮肤科检查:面部浸润,面部、耳廓、双上肢可见粟粒至黄豆大丘疹、结节,皮损呈对称分布,无破溃、坏死,睫毛、眉毛部分脱落,双侧耳垂肥大(图1~3);双侧耳大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轻度肿大。皮损处温度觉、痛觉、触觉无明显异常。 组织液抗酸杆菌检查:抗酸杆菌阳性,细菌指数3.66。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可见“无浸润带”,真皮深层大量肉芽肿浸润,肉芽肿由泡沫细胞及上皮样细胞组成(图4);抗酸染色见大量阳性杆菌,可见菌团(图5)。 诊断:LL型(瘤型)麻风。 病例2患者,男,33岁。1年前有鼻塞症状,间断发作。3个月前双手无明显诱因出现水疱,水疱自行吸收。1个月前鼻塞加重在外院诊断“鼻炎”,口服“鼻炎舒”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1周前全身出现红斑、鳞屑,无瘙痒,不伴畏寒发热、关节酸痛等不适,在外院以“红皮病型药疹”住院治疗,给以“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平素体健,未婚,无家族史、传染病史和药敏史。有麻风接触史。 皮肤科检查:全身红斑、部分糠状鳞屑;双下肢膝关节处各有一15cm×13cm边界不规则斑块,表面附着干燥鳞屑,其上大小不等丘疹结节,斑块处无汗液分泌;右手小指活动性勾指(图6~8),双膝关节伸侧皮损处、双手浅感觉障碍,温痛觉减退。双侧耳大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中度肿大。 组织液抗酸杆菌检查:抗酸杆菌阳性,细菌指数3.83。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萎缩,真皮可见较多泡沫细胞,淋巴细胞散在(图9);抗酸染色:见大量阳性杆菌,可见菌团(图10)。 诊断:麻风BB型(中间界限类)。 两例患者均转诊到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治疗,电话随访,效果均较好。 作者:韩莉路永红阚蓓 作者单位:医院皮肤科,四川成都, 引用本文: 韩莉,路永红,阚蓓.麻风误诊二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35(11):-. HANLi,LUYonghong,KANBei.Misdiagnosisofleprosy:twocasesreport[J].ChinaJournalofLeprosyandSkinDiseases,,35(11):-. doi:10./zgmfskin11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gx/6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特写l30年不穿白大褂,他们却是麻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