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健

千年健的功效作用

苦、辛、微甘,温。入肝、肾经。

祛风湿,壮筋骨。

本品为祛风通络、强壮筋骨之要药,其药力下行,尤对风寒性坐骨神经痛、足跟痛疗效显著。宜老年人用。

1.祛风逐痹: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常与其他养血祛风胜湿药同用,对坐骨神经痛及足跟痛有专效。2.壮筋骨: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筋骨腰腿痛。

千年健与独活,皆主下行,祛风胜湿,善治痹痛,但独活偏治腰痛,千年健偏治足跟痛,虽同入肾经,而主治部位有别。

1.配桂枝: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或气血寒滞、经闭经痛,桂枝辛温,辛去风寒,温通经脉,横行肢臂;千年健亦辛温,补肝肾、强筋骨,性善下行。二药合用,温寒燥湿,活血止痛。

2.配干姜: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食少不运、呕吐泄泻。干姜辛热,驱寒温中、扶助阳气,如《药性论》曰“主温中,腹痛。”千年健辛温,散寒通脉,温暖中州,《本草纲目拾遗》论其“止胃痛”。二药相须为用,温中逐寒,和胃止痛,虚寒去、脾胃健、脘痛消、吐泻止。3.配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治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下肢痿软、腰脊背痛。杜仲甘温,补肝益肾,养筋壮骨,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下年健辛温,温经通脉,健壮筋骨。二药相合,肝充筋健,肾充骨强。

4.配穿山甲治风火毒盛,稽留肌表,血郁热聚,症见焮红肿痛,腐肉溃破,脓出不易。千年健辛散通滞,散结消肿,治痈瘘疮疽;穿山甲咸寒破待破积,泄火排脓,消痈肿,排脓血。二药相须为用,清热消肿,托里排脓,堪为疗痈消疮要对。5.配川芎:活血行气,祛风除湿。治风寒湿邪闭阻经脉、气滞血瘀之肢节疼痛、拘挛小利。川芎辛温,走窜行散,祛风活血,主寒痹、筋挛缓急;千年健苦温,苦燥温通,除湿通络,去风湿痹痛。二药相伍,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令气血畅利,则痹痛可解。

6.配陈酒:通血脉,壮筋骨。陈酒辛温,温通血脉,引药以达病所;千年健亦辛温,通经络,健骨,以壮筋骨。二药相配,温经活络,活血行血,坚筋壮骨。

阴虚内热者慎用。

内服:6~12克,入煎剂,或浸酒。外用:研末外敷。

往期精彩

初心

中医中药——《血竭》

初心

中医中药——《莪术》

学习

中医中药——《蔓荆子》

学习

中医中药——《三棱》

学习

中医中药——《骨碎补》

学习

中医中药——《水蛭》

学习

中医中药——《半夏》

学习

中医中药——《禹白附》

学习

中医中药——《斑蝥》

学习

中医中药——《雷丸》

学习

中医中药——《皂荚》

学习

中医中药——《白芥子》

学习

中医中药——《天南星》

学习

中医中药——《猫爪草》

学习

中医中药——《白前》

学习

中医中药——《川贝》

学习

中医中药——《浙贝母》

学习

中医中药——《竹茹》

学习

中医中药——《瓜蒌》

学习

中医中药——《前胡》

学习

中医中药——《鲜竹沥》

学习

中医中药——《苦楝皮》

学习

中医中药——《天竺黄》

学习

中医中药——《胖大海》

学习

中医中药——《桔梗》

学习

中医中药——《昆布》

学习

中医中药——《海藻》

学习

中医中药——《黄药子》

学习

中医中药——《礞石》

学习

中医中药——《香附》

学习

中医中药——《瓦楞子》

学习

中医中药——《柴胡》

学习

中医中药——《百部》

学习

中医中药——《苦杏仁》

学习

中医中药——《紫菀》

学习

中医中药——《款冬花》

学习

中医中药——《葶苈子》

学习

中医中药——《地榆》

学习

中医中药——《枇杷叶》

学习

中医中药——《朱砂》

学习

中医中药——《密蒙花》

学习

中医中药——《隔山消》

学习

中医中药——《龙骨》

学习

中医中药——《桑白皮》

学习

中医中药——《磁石》

学习

中医中药——《酸枣仁》

学习

中医中药——《琥珀》

学习

中医中药——《灵芝》

学习

中医中药——《柏子仁》

学习

中医中药——《合欢皮》

学习

中医中药——《首乌藤》

学习

中医中药——《石决明》

学习

中医中药——《月季花》

学习

中医中药——《牡蛎》

学习

中医中药——《珍珠母》

学习

中医中药——《鸡屎藤》

学习

中医中药——《代赭石》

学习

中医中药——《刺蒺藜》

学习

中医中药——《罗布麻叶》

学习

中医中药——《羚羊角》

学习

中医中药——《牛黄》

学习

中医中药——《钩藤》

学习

中医中药——《珍珠》

——END——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

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gx/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