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土茯苓 土茯苓,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 土茯苓图片土茯苓植物图片 土茯苓中药图片 土茯苓根的图片 土茯苓简介药材名:土茯苓 拼音:TǔFúLínɡ 别名: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质坚硬。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1~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无臭,味微甘、涩。 化学成分:根茎中含落新妇甙,黄杞甙,3-O-咖啡酰莽草酸,莽草酸,阿魏酸,β-谷甾醇,葡萄糖。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肝、胃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禁忌:肝肾阴亏者慎服。 土茯苓的功效解毒,除湿,利关节。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 土茯苓的用法内服:15~60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O.5~1两。--《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0-60g。--《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中华本草》 土茯苓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杨梅疮毒 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 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 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 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 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 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 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 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9、治妇人红崩、白带 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 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1、治瘿瘤 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金银花各二钱,煎服。(《浙江民间中药》) 周公解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gx/1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6种药在悄悄的伤害着你的肝脏,长期服用
- 下一篇文章: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五大处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