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古典医籍中,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这一病名,但根据甲亢的临床表现来看,中医古籍中很早就有关于这些症情的诊治记载,并积累了丰富的辦证论治经验。现在按照中医学辨证的法则,谈谈个人诊治甲亢的临床体会,供同道参考。

一、辨证

从甲亢的临床表现来看,本病常包括在下述的病证中:

(一)瘿病

主要特征是颈部发粗(甲状腺肿大)。细分之,又有下述种种不同。

1.瘿气

颈部发粗发憋,生气发怒时粗、憋明显,怒气消时颈部症状稍缓,发此病前有气郁的病史。从甲状腺形态来看,肿大不太明显,用手扪之柔软无痛无硬块,愤怒生气时稍增大,气郁舒解时甲状腺肿也较平软。此证为痰气凝结所致。舌苔常无大变化,脉象可见弦滑。

2.瘿瘤

甲状腺肿大比较明显,也可能一侧肿大,有的还可能扪及1-3个硬块(中医称痰核)。情绪易激动,易生气,颈部有憋胀气闷感,舌质略红,苔可见发黄。脉象多弦滑而数。此证为肝气郁滞、久郁生火(气有余便生火),痰火结聚而成。

3.瘿囊或瘿袋

颈部生出如囊如袋状的肿物。此病多属于西医学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单纯性甲状腺肿,不包括在甲亢之内,这里不多述。

(二)心悸

颈部有瘿瘤,或大或小。主诉心慌心悸,气短胸闷,常出虚汗,情绪不稳。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数或疾。此证多由心血不足或血虚生热所致。

(三)胸痹

除颈部发憋、颈粗、瘿瘤等症状外,尚有明显的胸部憋闷,甚至胸背憋痛、闷胀,心慌气短。舌苔白或白厚,脉象沉弦或沉紧。此证多由心血不足、胸阳不振或痰浊阻滞所致。

(四)阴虚肝旺

此证多由肝肾阴虚、肝阳亢盛所致。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情绪容易激动,五心烦热,口渴夜间更甚,筋惕肉瞤,双手颤动,阵阵烘热,失眠,目昏、目胀,目如瞪眼,头痛或偏头痛,或有腹泻(肝郁害脾)舌质红瘦,舌苔薄黄或黄厚,脉象弦细数。

(五)消渴

主诉症状为口渴能饮,饮不解渴,食欲亢进,饮食多而易饿,小便多,肌肉消瘦,体重减轻明显,查血糖不高、尿糖阴性。舌质红少津,脉象数大,重按乏力,或尺脉较小。此证多由于肾虚水不能制火、阳明热盛而致。

(六)肝肾两虚

此证由肝肾不足,阴血生化失调而致。主要表现为目昏,视力不好,身体乏力,工作不能持久,月经量少或不潮,腰酸腿软。舌苔薄白,脉象细或尺脉弱。

上述诸病证,虽可单出现,但柱往是一两种或两三种并见,所以在临床上要灵活掌,全面分析,注意辩证论治,不可生硬套。

二、论治

(一)瘿病

多为营卫气血凝滞,郁气与痰浊结聚所成。治法总则为舒气活血,化痰散结,但瘿气、瘿瘤等在治法上又各有侧重。

1.瘿气

治法:蔬肝解郁,化痰散结。

处方:

柴胡10g,黄芩10g,香附10g,郁金10g,半夏10g,青陈皮各6g,生牡蛎(先煎)30g,浙贝母6g,玄参18-25g,夏枯草9-15g,黄药子9~12g,红花10g。水煎服。

注意:黄药子消瘿确有效果,但有毒性,瘿肿消退即停用,不可久服。肝肾功能不良者忌用。

加减法:大便溏泄者,减玄参为12g,加茯苓15-25g,炒白术6-9g。心慌明显者,减红花为5g,加远志10g、珍珠母(先煎)30g。头晕、头胀、目眩者,去柴胡,加生石决明(先煎)30g、菊花1g、钩藤9-18g。有瘿瘤者加皂角刺6g、炙山甲6g,改玄参为30g,改黄药子为12-15g。

2.瘿瘤

治法:舒郁化痰,活瘀消瘿。

处方:

生白芍12g,生香附10g,生地15g,胆南星10g,半夏10g,化橘红12g,郁金10g,茯苓20g,生牡蛎(先煎)30g,黑玄参30g,浙贝母10g,皂角刺6g,黄药子10g,莪术g,夏枯草12g,红花g。水煎服。

加减法:大便溏泄者,减玄参为20g,生地为12g,改茯苓为30g,加炒白术10g。瘿瘤有硬块者,加射干10g、桃仁10g、三棱6g,去化橘红、郁金、生地。硬块坚实者,可加昆布12g、海藻12g、海浮石12g,去郁金、生地,改夏枯草为15g。

(二)心悸

治法:养血益心,舒郁化痰

处方:

生地12g,白芍12g,当归10g,柏子仁12g,远志10g,茯苓15g,珍珠母(先煎)30g,生代赭石(先煎)25g,竹茹6-9g,半夏10g,化橘红12g,炒酸枣仁12-15g。水煎服。

加减法:怔忡者,加青龙齿(先煎)15-20g,生龙牡各(先煎)20-30g,酌去竹茹、化橘红。失眠者,加首乌藤15-18g,合欢皮6-19g,改远志为12g,改炒酸枣仁为20-30。胸闷者,加苏模12g、植香6-9g,酌情去竹茹、半夏。易出虚汗者,加浮小麦30g、麻黄根6-9g、生龙牡各(先煎)30g。烦热者,加玄参9-12g、麦冬6g。

(三)胸痹

治法:宽胸化痰,助阳开痹。

处方:

全瓜菱25-35g薤白12g,苏梗12g,厚朴12g,茯苓15g,檀香6-9g,半夏10g,焦山楂10g,红花10g,丹参12-15g,当归6g。水煎服。

加减法:胸部憋闷明显者,加郁金10g、广木香6g,去山楂、丹参。胸痛重者,加蒲黄10g、五灵脂12g,改焦山植为12g。心慌气短明显者,加珍珠母30g、远志10g、郁金1Og。

(四)阴虚肝旺

治法:养阴舒郁,平肝潜阳。

处方:

香附10g,生白芍12g,生地黄15g,生石决明(先煎)30g,生龙牡各(先煎)30g,黄芩10g,远志12g,炒酸枣仁(先煎)20g,钩藤12-20g,生赭石(先煎)15-25g,防风6-9g,白蒺藜9~12g,玄参15g。水煎服。

加减法:失眠严重者,加首乌藤15-20g,改炒酸枣仁为30g。手颤抖明显者,加全蝎6-9g,改钩藤为25-30g,加羚羊角粉(分两次随汤药冲服)2g。烦躁易怒者,加灵磁石(先煎)25g、茯苓15-30g,改生赭石为30g,改生地、玄参为各20g。头痛者,加夏枯草12-15g、蔓荆子10g。大便溏泄者,加土炒白术10g、青陈皮各6g、茯苓20g、车前子10g,改生白芍为土炒白芍,生地略减量。

(五)消渴

治法:补肾壮水,清泻阳明。

处方:

生地黄20-35g,山茱萸12g,茯苓10g,丹皮10g,泽泻10g,怀山药12g,玄参15g,五味子6-9g,紫肉桂3g,天花粉15g,生石膏(先煎)15-25g,知母10g。水煎服。

加减法:口渴甚者,改生石膏为30-40g、天花粉为30g、知母5g,加重五味子量,加葛根12g。小便多者,加桑螵蛸12-15g、覆盆12-15g、鸡内金10g。消谷易饥者,加生黄芩10-12g、麦冬10g,改生膏为30g、知母为15g。瘤大者,加昆布15g、夏枯草15g,或加黄药子10-12g。

(六)肝肾两虚

治法:滋补肝肾,舒郁散结

处方:生地18g,熟地12g,白芍12g,香附10g,石斛12g,桑寄生15-25g,川续断15g,杜仲15g,枸杞子10g,生牡蛎20-30g,玄参15-25g,浙贝母10g,广木香6g,砂仁5g,夏枯草15g。水煎服。

加减法:月经量少者,加吴茱萸6g、炮姜5g、川芎5g。月经闭止者,加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香附10g、怀牛膝15g,去桑寄生、川续断、杜仲。视力减退者,加菊花10g、生石决明(先煎)20g、草决明10g、谷精草15-20g。腰酸痛者,加补骨脂12g、胡桃肉(随汤药嚼服)10-15g。

以上各个处方可以单用,也可以根据辨证合并应用,各种加减药物,也可以互相穿插灵活使用,不限于一证一方,主要根据证候需要,灵活加减,变化运用,要时刻牢记古人的临床经验和教训:“圆机活法,存乎其人。”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zz/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