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这种植物你或许并不陌生。它具有一定的毒性,然而在近代医学中,它却被发现对甲状腺、食管、胃以及直肠等部位的肿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黄药子,这一薯蓣科植物的块茎,在夏末至冬初均可采挖,尤以9~月间产出的品质为佳。经过挖取、洗净泥土、切片晒干等工序,便可得到这一味中药材。它生长于山谷、河岸、路旁或杂林边缘,分布于我国多个省份,如安徽、江苏、浙江等。

黄药子,这一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拥有单生的球形或圆锥形块茎,直径在3~0厘米之间,外皮为暗黑色并密布须根。其茎呈圆柱形,长度可达数米,颜色或绿或紫,表面光滑无毛。叶腋内生长着紫棕色球形或卵形的珠芽。叶片为互生状态,形状广心状卵形,尺寸在7~22厘米长,7~8厘米宽,先端尖锐如尾状,基部宽阔似心形,边缘全缘,基出脉有7~9条。叶柄扭曲,与叶片等长或稍短。

黄药子的花朵单性,雌雄异株,簇拥成穗状花序,腋生,黄白色小花多数。花基部均配有2片卵形苞片,先端锐尖。雄花拥有6片披针形花被,6根雄蕊,花丝极短;而雌花的花被同样为披针形,但先端钝尖,子房下位,3室,花柱3裂。蒴果下垂生长,形态长椭圆形,带有3个膜质翅。花期通常在8~9月间,果期则延续至9~0月。

黄药子味苦,性质平和而凉。它能够凉血降火,消瘿解毒,并治疗产后时疫热狂等症状。在归经方面,它主要归入肺、肝经。此外,黄药子还被誉为黄独,并在《开宝本草》中被称为黄药子。其功效还包括散结消瘿、清热解毒以及凉血止血等。在应用方面,黄药子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

瘿疾治疗。黄药子能够散结消瘿,单独使用即有效,例如在《斗门方》中,单用黄药子浸酒即可治疗项下气瘿。它也可以与海藻、牡蛎等配伍使用,如消瘿汤,用于治疗多种甲状腺肿。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及毒蛇咬伤的应对。黄药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复方使用,都能有效缓解这些症状。此外,近代临床还发现,黄药子对于甲状腺、食管、胃、直肠的各种肿瘤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常与海藻、昆布、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山慈姑等配伍使用。血热出血症状的治疗。黄药子能凉血止血,常与其他止血药物如蒲黄、棕炭等联合使用,尤其对于咯血的治疗效果更佳。此外,它还能止咳、平喘,因此对于咳嗽、气喘、百日咳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黄药子的推荐用量为0~5克。

由于黄药子可能引起消化道反应如呕吐、腹泻、腹痛,并对肝功能造成损害,因此脾胃虚弱或肝脏疾病患者应谨慎使用。

此外,瘿,即颈瘿,是指生长在颈两侧的袋囊状肿块。其成因复杂,可能与痰气郁结、情绪波动、水土差异等有关。瘿的形态各异,可能柔软或坚硬,圆形或不规则,皮肤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若瘿过大或质地坚硬,患者可能会感到憋气。在现代医学中,瘿瘤通常被称为甲状腺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zz/12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