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陀僧一剂多功能的皮肤良药
密陀僧:多功能皮肤良药的探秘 在古老的十九畏歌诀中,有一句引人注目:“狼毒最怕密陀僧。”这恰恰揭示了密陀僧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独特地位。作为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代表,密陀僧在应对诸如花斑癣、股癣、脚气等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时,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通过简单的研磨和调涂,它就能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密陀僧的世界,深入了解这味外用良药。密陀僧,这味药名背后蕴藏着一段传奇故事。传说中,中岳嵩山的樵夫曾遭遇恶狼的袭击,虽侥幸逃脱,却因此患上怪病,无法言语。一日,偶遇一僧人路过,声称能治此病。僧人取出一块似铜非铜、似金非金的神奇之物,研磨成末后让樵夫以茶水送服。服药后,樵夫顿感轻松,失音之症也随之消解。当他询问此药之名时,僧人默而不答,只连声念起“阿密陀佛”。后来,樵夫在银匠家发现炼银炉炉底的残渣与那药极为相似,尝试后果然有效。因想起僧人治病时的口念“密陀”,他便将此药命名为“密陀僧”。 密陀僧,这味古老的药物,其性味归经为咸、辛、平,带有一定的毒性,主要入肝经和脾经。其独特的咸味能化解肿块,辛味则有助于发散、行气行血。平和的药性使它具有燥湿杀虫、解毒收敛防腐的显著功效。 主治功能密陀僧具有消肿杀虫、收敛防腐、坠痰镇惊的效用。它常用于治疗痔疮、肿毒、溃疡、湿疹、狐臭、创伤、久痢以及惊痫等病症。无论是疮疡溃烂久不收敛,还是口疮、湿疹、疥癣、狐臭、汗斑、酒皶鼻以及烧烫伤,密陀僧都能发挥其独特的疗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古人如何运用这味宝贵的药物。 、治疗久不收敛的诸疮将密陀僧、花蕊石、白龙骨各30克,与乳香和轻粉各3克混合研磨成细末,然后均匀地撒在患处。(《证治准绳·疡医》平肌散)其中,花蕊石具有止血作用,白龙骨专治疮疡久溃不敛,而乳香和轻粉则分别有助于消肿生肌和治愈疥癣、湿疹等皮肤病。 2、治疗坐板疮及肿痛多脓将密陀僧、生矾和大黄等量混合,研磨成极细的粉末,然后敷在患处。(《景岳全书》)坐板疮通常由湿热邪毒引起,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清热祛湿止痒。密陀僧能敛疮去湿排脓,而生矾和大黄则分别具有解毒燥湿止痒和清热燥湿的功效,共同助力病症的缓解。 3、治疗口舌生疮将蒲黄、黄药子各5克,与密陀僧、黄柏、甘草各30克混合,研磨成细末,然后干贴于口疮处。此法源于《普济方》中的陀僧散,适用于口舌生疮,即现代医学中的口腔溃疡。蒲黄能治疗心腹膀胱的寒热问题,并外用于创伤和湿疹;黄药子则适用于各种恶肿疮疡。黄柏性寒治热,性燥除湿,常用于治疗口疮等;甘草则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毒的作用。这些药物共同作用于口舌生疮的病症。 4、治疗脚丫湿烂将密陀僧30克、轻粉3克、熟石膏6克和枯矾6克混合研磨成细末。对于湿烂处,可直接干敷药末;若患处干燥,则可用桐油调匀后涂抹。此法同样源于古籍,其中密陀僧和轻粉的功效已在前文提及。熟石膏能清热并促进生肌,适用于湿疹、水火烫伤以及疮疡溃后不敛等;而枯矾则具有燥湿、止血和解毒的功效。这些药物共同作用于脚丫湿烂的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密陀僧是外科疮疡的常用药物,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引起铅中毒,因此内服时务必控制用量。此外,体虚者、孕妇和儿童禁用此药。在中药配伍中,还需注意十九畏歌诀所提及的药物配伍禁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zz/12702.html
- 上一篇文章: 黄芪它的功效与人参相似,但价格却比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