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这群人坚守18年只为做这件事
北京最佳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6172005.html 医院口腔分院院长吴纪楠 导读 大茅岛位于中山市南朗镇。上世纪50年代,辖区内麻风病患者在这个小岛集中治疗。 医院里还生活着44位老人,平日没事就在老榕树下晒晒太阳,在岛内四处走走。经常有各界人士来此探望,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外界的热闹。 11月12日上午,医院口腔分院第二十五党支部党员志愿者一行10人再次来到大茅岛,开展口腔义诊和入户探访活动,医院麻风病口腔康复基地挂牌。 18年来,院内的榕树分枝渐渐多了,老人渐渐少了,口腔分院的44名党员坚持每年到岛上开展义诊2—3次,从未间断。 01 深入麻风村起初也害怕 “这个榕树枝以前很细的,从树上垂下还没着地,现在已经扎根在地上,又自成一棵了。”医院,看到路边枝繁叶茂的榕树,口腔分院院长吴纪楠感慨不已。 院内的这棵榕树见证了岁月的足迹。当年树干上细如青葱的气根连到地上,如今已成长为直径约20多厘米粗的树枝并深植地下,这份连接也正如18年来口腔分院与大茅岛的联结。 院内的30多位老人听闻口腔科医生要来,早早地坐在一起等待。今年70多岁的罗伯3医院接受免费种植了3颗牙,趁这次机会给医生复查,看病过程中满脸笑意。 然而18年前,医生要给老人看病,他们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积极。“当时很多人都不愿出来见人,因为自己身体的畸形而自卑和忌讳,慢慢地大家才相熟。”口腔分院副院长陈炜说。 作为口腔科上岛第一人,吴纪楠对最初的开拓之路记忆犹深。 年,医院门诊部的蔡昌金被调任市皮肤病医院院长。不久,蔡医院,走进口腔科对吴纪楠说:“我们皮防所在南朗有一个大茅岛,岛上有90多位麻风病康复者,他们的牙齿很糟糕,不但影响吃饭,有个别还特别辛苦。” 乍听到“麻风”这两个字,吴纪楠不禁打了个冷颤,他只从教科书上了解过麻风这种疾病,印象还停留在一旦得病就会终身留有后遗症,是一种可怕的传染性疾病。 要上岛去深入麻风病,一不小心伤了手脚就很容易感染,衣服、裤子和鞋子上岛后该如何消毒?会不会把麻风杆菌带回家里?第一次接触这种病,医生的内心确实非常忐忑。 后来,蔡昌金给大家讲解了麻风病常识,大家也了解到岛上的麻风病人都是已经治愈的康复者,麻风杆菌在体外是不会传染的,强烈的阳光照射5分钟就可以把病原菌杀死。 吴纪楠当即带领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上岛察看。 02 从两年到十八年坚守不变 时值盛夏,酷热难耐,医疗队在南朗一条小河的尽头处上了一艘木船,木船经过20多分钟航行才进入大茅岛。 医疗队在岛上沿山坡巡视居民情况,看见部分病人满口烂牙,红肿不堪,口腔健康状况很差。 吴纪楠依然记得,有一位中年大叔的四肢后遗症很少,仅有手指关节活动障碍,但缺失了半口牙齿,右侧脸部还是红肿的。 像大叔这样有严重牙病,医院看病的病人不在少数。有感于此,吴纪楠第二次上岛就带去了一张简式牙椅,给岛上全部居民做了一次口腔普查,然后由医生、护士每周上岛1—2次处理具体牙病,直到基本消灭他们的口腔疾病为止。 先解决病人基本痛苦,再为他们做假牙。 “第一年从祛牙病到修复全牙,工作量最大,组织上岛的人数和次数也相对多,每个月要上岛两次。”吴纪楠说,随着岛上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一天天好转,第二年每个月去一次,第三年以后就只需要每季度一次了。 陈炜回忆,当时的环境和设备并不好,最开始病人就坐在普通椅子上。医生要携带设备过来,岛上自己发电,电动牙钻要联接一条几十米长的电线,组建了一个简单的口腔治疗室。在这种环境下,历时两年左右,口腔分院的医生们基本恢复了病人们的咀嚼功能。 在年前后,大茅岛在市卫计局支持下获赠了两台崭新的牙椅。后来岛上建了新房,口腔诊疗室也搬入了一个明亮干净的房间,老人可以在这接受拔牙、镶牙等治疗。 看完牙,老人就坐在自己家的门口,看着远处的池塘;或回到家,津津有味地看着老式电视机上播放的节目。 走在大茅岛,一切都很安宁,这群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们每天生活都很简单,从最开始被遗弃到孤岛到现在在这个岛上过着如世外桃源的生活,从最初不愿见人到现在乐意面对来到这里的探访者。 18年来陆续有老人离世,口腔分院医疗队风雨无阻,一直坚持为岛上康复者的牙齿做保健工作,守望着岛上最后的麻风病康复者。 不改初衷不忘初心 向这群18年守望中山 最后的麻风病人的所有救护者 致敬!!! 《印象香山》栏目携手广东广播电视台,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土豆视频等网络影视平台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xw/8992.html
- 上一篇文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Allshare义务服务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