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甲亢,轻松省时有效
很多人都患有甲亢,尤其是女性居多,很多人问小编治疗甲亢的最佳方法,其实治疗甲亢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有些方法见效慢、副作用大、效果小是患者最痛苦的事,那么如何有效的治疗甲亢疾病呢?轻松、省时、有效的中医甲亢对方法,要不了解一下? 一、甲亢的中医病因病机 甲亢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甲状腺肿大为主要的症状或特征,病情部位在颈部(即甲状腺),病变脏器波及肝、肾、心、脾、肺,而以肝为主、病因上既有先天性的不足,也有后天的调理失度,更有外邪侵袭而发病。所谓先天性不足一半指的是基因遗传,人之先天禀赋与肾之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本,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先天不足、劳欲伤肾均可导致肾之阴阳不足。肾阴不足不能上涵肝木,可致肝阳上亢,阳亢化风则见指舌颤抖之症。肾阳不足,气不化津,为痰为饮,上结颈前缨脉则见颈前肿大。后天调理失度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情志内伤与现代所称之精神因素致病雷同。 二、中医治疗甲亢的机理甲亢病位在颈部,临床上呈现出的颈肿、怕热汗出、心悸心烦、消谷善饥、性急易怒、指舌颤动、形体消瘦等症状,是一个多脏腑受病、多病机共存的复杂的病理过程,治疗上常通过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滋阴降火、滋补肝肾、宁心安神、涤痰散结、活血通络、驱除邪毒等多种方法、多个环节,借以达到调整人体内环境失调的病理状态。有人综合国内有关资料,结合现代科技总结出中医治疗甲亢的机制为: (1)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2)调节神经与体液系统的功能活动。(3)抑制能量代谢。(4)抑制甲状腺素的分泌。 三、中医治疗甲亢的适应证中医治疗甲亢多以内服中药为主,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疗效比较肯定。据近年来例的统计分析,疗效在84%~93.8%之间。有人根据文献资料,结合个人的体会,提出适应症如下:①轻度和中度甲亢(重度甲亢者则中西药同用);②对服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或因毒性反应无法继续治疗,且不宜手术者;③合并肝病者;④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亢症状加重者;⑤甲亢手术后的疗效不巩固,或又有复发者。 四、中医治甲亢的基本特征 中医治疗甲亢讲究对症入药,不同的病情应对不同的方法,同时甲亢也是有很多分类的,如高代谢症群,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消化道症状,肌肉骨骼、造血系统症状及局部症状——甲状腺肿大、突眼等,对如此众多的症状,很难以一法一方来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目的。 1、气郁痰结型甲亢 这种情况发病多食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导致,临床表现为颈前结块肿大,弥漫对称,肿块光滑、柔软,性急易怒,胸闷胁痛,怕热汗出,颈部憋胀,吞咽不爽,喉间有痰;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或弦数有力。治当理气舒郁、化痰散结。可选四海舒郁丸加减,药用:青木香10克,海蛤粉10克,陈皮1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乌贼骨30克,黄药子5~10克,香附15克,枳壳10克,郁金10克。胸闷、发憋较甚者加厚朴10克,瓜蒌仁10~15克;瘿肿疼痛者加山慈菇5~10克,红芽大戟1.5~3克(散剂每次1克);便溏者加山药3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咽喉不适、声音嘶哑者加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射干10克。 2、气阴两虚型甲亢 本病的发病多食因郁火耗伤气阴导致,主要表现为颈前轻度肿大或不肿大,神疲乏力,口干舌燥,气喘多汗,面色萎黄,腰膝酸软,下肢浮肿,指舌颤动;舌质红,苔少,脉陈细数而无力。医治应当益气养阴、涤痰散结。药用:黄氏30克,人参(太子参)5克,白术10克,瓜蒌仁12克,川芎10克,玄参30克,黄药子5~10克。便溏纳差者加山药30克,扁豆30克,砂仁10克,生地20克,白芍15克,首乌30克,麦冬10克,柏子仁10克,桑椹20克;汗多者加浮小麦30克,麻黄根10克;指舌颤动明显者加生石决明30克、钩藤10克;眼球突出、视物不清者加青葙子10克,草决明30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xw/2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对中医了解多少揭秘中医治疗的奥秘3
- 下一篇文章: 一肚子坏水从哪儿来自服中药竟致腹胀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