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集本草释名之大成
“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 “鹿茸切片不能太薄龟苓膏云南白药还有冬虫夏草” “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 ——周杰伦《本草纲目》 一看到本草纲目,可能大家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周杰伦曾经出过的一首同名歌曲,我们会发现在歌词里提到了许多药名,诸如“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那么这些药材是如何被命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首列“释名”专项,开药名阐释之起端。纵观本草文献,专立“释名”之项,是《本草纲目》首创,亦为《本草纲目》书名确立的重要依据,诚如《本草纲目》序云:“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本草纲目》凡例亦曰:“诸品首以释名,正名也”,此谓“正名”即明确辨证其名分,突出药物释名之主题,“释名”项将药物之名大字书写,且论述涉及内容之丰富,联系之广泛,不仅包含历代本草等书籍所载之相应药物异名,而且多记录有李时珍的实际考证分析,使人读而知药物古今名称之沿革,以及异名产生的原因,真可谓开释名之先河,集本草释名之大成。 本草纲目 根据药物功用释名 李时珍考察药物的主要功效,并采用其功效进行释名,针对药物本身作用进行命名的阐释,可谓恰如其名,使人知其药物之名即知其用。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续断:“属折《本经》,接骨《别录》,龙豆《本经》,南草《别录》。时珍曰:续断、属折、接骨,皆以功命名也。”在此引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记载,说明续断又有接骨、龙豆、南草之异名。并解释其名续断,乃是因其具有续折接骨之作用而,以其功用而得其名。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远志:“苗名小草《本经》,细草《本经》,棘菀《本经》,葽绕《苏颂》。时珍曰: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在此援引《神农本草经》记载,以及苏颂之说,解释远志又有小草、细草、棘菀、葽绕等异名,解释远志因具有益智安神之功效而得其名。 根据药物性状释名 中药的性状,包括药物的形状、质地、颜色、气味等特征,将药物的性状作为依根据,亦是《本草纲目》释名的主要方面。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百部:“婆妇草《日华》,野天门冬《纲目》。时珍曰: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然,故以名之。”在此援引《日华本草》《本草纲目》记载,解释百部的别名为婆妇草、野天门冬。说明因其根部的根多,且连续排列之形状如同队伍,故而命名为百部。 本草纲目 根据药物颜色释名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紫菀记载:“青菀《别录》,紫蒨。时珍曰: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在此援引《名医别录》,介绍青菀、紫蒨,乃是紫苑别名。然后直接解说因其根色紫而柔软,故而名为紫苑。可见,此乃将药物名之字义,巧妙地融入了其药名的阐释。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白薇记载:“薇草《别录》,白幕《别录》,春草《本经》,葞音尾,骨美。时珍曰:薇,细也。其根细而白也。按尔雅:葞,春草也。薇、葞音相近,则白薇又音之转也。”首先,陈述白薇的别名,在《名医别录》称为薇草、白幕,《神农本草经》名为春草。然后,依根据微为细之意,并联系其根细而白,从白薇之形状与颜色解释其名。再者,援引《尔雅》所云,葞,乃为春草;薇与葞之音相近,并指出白薇又音之转。从形状与颜色结合音训之角度,对白薇之别名进行阐释。 从药物的功用、性状、颜色、气味、生长与季节、产地与来源等,分析药物得名之缘由,以及药物的命名演变,使人读而知其古今名称之变化、异名产生的原因,并有转音、谐音、字义的解析、古代避讳的阐释等,体现其训诂学方法的实际运用,其训诂方法与药物的功用与特性等巧妙结合,且拓宽了药物的理解与应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运用价值。 《本草纲目》问世至今,这部巨著的学术价值依然熠熠生辉,而且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科学财富。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本草纲目》作出评价:“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至今这部伟大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国文化中的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精彩推荐国医大师邓铁涛养生之道——八段锦中药正确服用指南关于药材 半夏:五月半夏生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征文恢复啦,如果您觉得您的病案具有代表、如果您觉得您的方药具有奇效、如果您是一个厚德济生不吝医术的好中医,欢迎投稿到栏目! ⊙投稿信箱:media tcmbox.cn投稿 ⊙本文编辑:天冬 ⊙温馨提醒: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中医思路参考 李时珍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xw/2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伤肝10类药,一定有你常吃的hell
- 下一篇文章: 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