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是一块沃土,能给女人滑嫩的肌肤、曼妙的身材,但这块沃土上,也会滋生它物,如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很多女性朋友都碰到过的问题,很多人一听到“瘤”就吓得惶恐了,不知道是“切”还是“留”。这么纠结的问题,怎么抉择?且先来看看国医名师裴正学治疗子宫肌瘤的妙招!

裴老认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属于中医“癥瘕”的范畴。癥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癥指腹内结块坚硬,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是指腹内结块痞满无形,聚散无常,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瘕,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人每以癥瘕并称。《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裴老认为,《金匮要略》中的桂枝茯苓丸是治疗癥瘕最为经典有效的方剂,对癥瘕的治疗以缓攻为主;鳖甲煎丸具有扶正消积化癥、除痰散结之作用;大黄蟅虫丸则有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能够缓消瘀血癥积,为治疗妇人癥瘕的良方。《妇人规·下卷》:“瘕由于聚,聚在阳分而犹乌合,故散之非难……散气之法,止在行气,盖气行则散也。但行气之法,大有权宜,如气实则壅滞,宜破而行之;气闭则留蓄,宜利而行之;气热则干涸,宜寒而行之;气寒则凝结,宜温而行之。此散气治瘕之大法也。”指出对气实瘕聚者应行而散之,宜排气饮、木香顺气散、木香调气散、四磨汤之类,并根据兼次症加减用药。《医学入门·妇人门》:“善治癥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元气,宁扶脾胃正气,待其自化。”

裴老认为,本病的治疗大法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佐以行气化痰,兼调寒热。但又必须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之久暂,酌用攻补,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等法,随证施治,并需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不可一味地猛攻峻伐,以免损伤元气。

1

肝郁气滞

症见:小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时感疼痛,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

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10g,陈皮6g,香附6g,枳实10g,川芎10g,白芍15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黄10g,甘草6g。

按:柴胡、青皮疏肝解郁,消积行滞;桃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行气破血,消瘕散结;当归、白芍活血养血止痛;香附、枳实、川楝子、枳壳除下焦之郁结,行气止痛。若小腹胀痛甚者,加木香、乌药、益母草以理气行滞。若月经过多者,经时去加牡蛎、阿胶、茜草、炒地榆以固冲止血。

2

血瘀阻滞

症见: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暗,舌紫暗,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

治则:活血破瘀,散结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少腹逐瘀汤加减。

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6g,当归10g,生地黄12g,赤芍药15g,川芎10g,蒲黄10g,五灵脂10g,延胡索10g,没药10g。

按:用桂枝温通血脉,芍药行血中之滞以开郁结,茯苓淡渗以利行血,与桂枝同用能入阴通阳,丹皮、桃仁破瘀散结消瘕;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行瘀;没药、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小腹冷痛者,加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散寒;积块坚牢者,加鳖甲、穿山甲、山慈菇、黄药子以软坚散结,化瘀消瘕;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丹参、香附、益母草、乳香、没药、三棱、莪术以行气活血止痛;小腹冷痛者,酌加小茴香、炮姜以温经散寒;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加三七粉、水蛭、炒蒲黄、血余炭等化瘀止血;脾胃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丹参、木香、草豆蔻以健脾和胃,扶助正气;血瘀甚者,兼肌肤甲错,两目暗黑,但体质尚壮者,常以大黄蟅虫丸治之。

3

痰瘀阻滞

症见:小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或时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质黏稠,胸脘痞闷,时欲呕恶,经行愆期,甚或闭而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除湿化痰,散结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苍附导痰汤加减。

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6g,赤芍药15g,苍术10g,半夏10g,滑石10g,香附10g,桃仁10g,川芎10g。

按:苍术、半夏、茯苓燥湿化痰;滑石渗利水湿;桃仁、川芎、香附行气活血,桂枝温通血脉,芍药行血中之滞以开郁结,茯苓淡渗以利行血,与桂枝同用能入阴通阳,丹皮、桃仁破瘀散结消瘕,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除湿化痰,消结散瘕之效。若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纳差神疲者,加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肾虚腰痛加桑寄生、续断、杜仲、牛膝;兼痰瘀阻滞者,加海藻、昆布、路路通、穿山甲、皂刺、三棱、莪术以软坚散结化痰,使瘀去而痰化。

4

毒热互结

症见:小腹有包块拒按,小腹及腰骶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或五色杂下,可伴经期提前或延长,经血量多,经前腹痛加重,烦躁易怒,发热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则:解毒除湿,破瘀消癥。

方药:桃仁承气汤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桃仁10g,丹皮10g,冬瓜子10g,大黄10g,桂枝10g,芒硝10g,甘草10g。

按:丹皮、冬瓜子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桃仁破瘀血内闭;大黄下瘀血积聚,荡涤热邪;桂枝通血脉,散下焦蓄热;芒硝软坚散结;甘草解毒,并缓和诸药之峻猛。下焦湿热明显,加黄柏清热坚阴,苍术清热燥湿。气滞血瘀加丹参、三棱、莪术、海藻、昆布、皂角刺行气破瘀,消瘕散结。小腹包块疼痛,兼带下量多,色黄稠如脓,或五色带杂下,臭秽难闻,加蒲公英、败酱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以清热解毒消瘕。

不少女性朋友一听到“子宫肌瘤”这个病名,便寝食难安,一个“瘤”字,就能让她们六神无主、彻夜难眠,不知如何是好。面对子宫肌瘤,或以为此病为不治之症,或以为除了切除子宫、无路可选,其实未必,古老而神奇的中医疗法亦能解忧,且以一位老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实例为证,一起来看吧!

马某,女,38岁,干部。初诊时间:年4月1日。

白带多、臭味重、有时带血,月经间歇、淋沥不断、量多,头晕,恶心,经妇幼保健院检查有子宫肌瘤,左侧附件处有条状包块,大便干燥,腰困痛,睡眠不佳,舌尖微红,苔黄燥、中有横向裂纹,口干喜饮,脉虚。为胞宫内有血瘕。当化瘀止带、益气养阴为治。

处方:桂枝9g,茯苓9g,赤芍9g,丹皮9g,桃仁9g,赤小豆15g,当归12g,炒灵脂9g,炒蒲黄9g,党参12g,麦冬12g,五味子9g,炙甘草6g,白果12g。6剂,水煎服。

二诊(4月15日):服药后效果较好,赤带已止,经水未来,有时胃中不舒,大便较前通畅,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白而燥、中有横裂,脉虚。遵前方加减。

处方:桂枝9g,茯苓9g,赤芍9g,丹皮9g,桃仁9g,赤小豆15g,当归12g,没药9g,炒灵脂9g,炒蒲黄9g,半夏12g,天花粉9g,麦冬12g,炙甘草6g,白果12g,五味子9g。6剂,水煎服。

三诊(4月22日):服药后精神转佳,胃口转佳,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尖红,苔白而燥,中有横裂,现来月经,经色黑红。以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当归15g,白芍12g,白术9g,茯苓9g,柴胡9g,焦栀子9g,丹皮9g,薄荷6g(后下),萆薢12g,金银花15g,薏苡仁15g,黄柏9g,车前子9g(布包),炙甘草6g。6剂,水煎服。

四诊(5月20日):病情好转,原来行经时眼睑、两脚发肿,现已不太肿,头晕已大减,饮食较前大有好转,但大便干,两手时而冷热不定,少腹左侧包块有时刺痛,月经色暗,来3天,白带不多、色黄有味,经常腰部困痛,舌质偏暗,苔白津少、中有横裂,脉濡缓。仍为湿郁胞宫,血瘀为病,继遵前方加减施治。

处方:当归15g,白芍12g,白术9g,茯苓9g,柴胡12g,焦栀子9g,丹皮9g,川楝子9g,延胡索9g,炒灵脂9g,蒲黄9g,萆薢12g,薏苡仁15g,黄柏9g,薄荷12g(后下),郁李仁15g。6剂,水煎服。

五诊(6月10日):服上方前3剂药物配全,后3剂缺炒灵脂,服药时症状减轻,停药后经行则头晕,本月8号月经来潮,经行不太通畅,经前先淋沥三五日,而后月经正常、色暗红,附件处结块已消除,饮食、二便均较前好转,夜梦较多,有时失眠,夜间似有感冒症状,清涕恶寒,舌尖红边有瘀点,苔黄燥,脉细涩。仍有血气瘀阻之象,遵前方加减施治。

处方:当归15g,赤芍12g,白术9g,茯苓9g,柴胡15g,香附9g,焦栀子9g,丹参15g,丹皮9g,益母草15g,炒蒲黄9g,郁李仁15g,薄荷9g(后下),薏苡仁15g,牛膝12g,甘草6g。6剂,水煎服。

按语

子宫肌瘤,左侧附件处有条状包块,为血瘕所致,气血瘀阻,郁而化热,湿热内郁,并影响月经,则白带多、臭味重、有时带血,月经间歇,淋沥不断、量多等,患者气阴已虚则见脉虚、头晕、大便干燥、腰困痛、睡眠不佳、口干喜饮等。方以《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加《局方》失笑散(五灵脂、炒蒲黄),活血祛瘀,消癥散结;加《金匮要略》赤小豆当归散方和白果清热利湿止带;加《内外伤辨惑论》生脉饮方(党参、麦冬、五味子)和炙甘草益气养阴。将四个方剂结合起来辨证应用,实为灵活应用经方与后世时方的实例。二诊病情好转,但胃口不佳,仍用初诊方加减。三诊病情进一步好转,而且精神、胃口均转佳,但正来月经。为防止过度化瘀而出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清热利湿止带之品,以理气化湿为治。四诊时病情更加好转,经期已过,少腹左侧包块有时刺痛,月经来时色暗,来3天,白带不多,色黄有味,经常腰部困痛,舌质偏暗、苔白津少、中有横裂,脉濡缓。仍为湿郁胞宫,血瘀为病,继用三诊方加失笑散方及延胡索、川楝子等理气化湿、活血化瘀为治。五诊时附件处结块消除,仍遵四诊方加减施治。本案血气、湿浊瘀阻在胞宫,属厥阴病。

附:名家经验

1. 理气逐瘀消脂汤

  裘笑梅,《名医秘方汇萃》

  炒当归、赤芍各9克,川芎3克,橘红、姜半夏各6克,炙甘草3克,制香附、元参、浙贝母、炒川续断各9克,炒枳壳6克,失笑散12克(包煎)、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0克,白花蛇舌草12克,莪术6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活血祛瘀,理气消脂。

  子宫肌瘤往往影响妇女的生育,导致不孕。《巢氏病源》说:“癥痞之病其形冷结,若冷气入于子脏则使无子,若冷气入于胞络搏于血气,血得冷则凝,令月水不通了。”本方是为证属血瘀气滞、痰湿壅滞导致不孕者所设。故方用橘红、甘草、半夏(二陈汤去茯苓)、香附、山楂等理气化痰消脂;当归、川芎、赤芍、莪术、元参、浙贝母、牡蛎、失笑散活血祛瘀,消癥止痛;其中白花蛇舌草一味消肌瘤,虽苦寒而无伤胃之弊。全方活血祛瘀、理气化痰、消癥止痛。俾气顺痰化、瘀祛癥消而痛止,此时再调经求子自当一举而功。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

2. 疏肝散结汤

  印会河,《名医治验良方》

  柴胡9克,生牡蛎30克(先煎)、丹参、赤芍、玄参、当归、夏枯草、海藻、昆布、海浮石(先煎)、牛膝15克,川贝母3克(研冲)。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上述肿瘤与肝胆经脉循行位置与传感有密切关系。故立疏肝散结法用以治疗子宫肌瘤等肿瘤,从而达到脉道以通、气血乃行的目的。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赤芍、丹参理肝经之血瘀;牛膝引药下行;牡蛎,海浮石、玄参、川贝母、夏枯草、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合而用之共收疏肝散结之功。

  多种肿瘤病(包括子宫肌瘤、乳腺瘤、甲状腺瘤等)。

  若胸软骨炎、乳腺增生者,加蒲公英30克;甲状腺肿瘤,加桔梗10克,小金丹3粒(1日3次,每次1丸);有烦躁汗出者,适当配栀子豉汤;妇女更年期子宫肌瘤,月经过多,加牛膝10克,泽兰叶15克,茺蔚子30克;颈淋巴结炎,去牛膝,加桔梗、枳壳各9克。

  临床屡用,效果颇著。

  笔者验之临床有效,但须多服,其致始著。

  临证应用,可随证加减。

  屡用效佳,一般连服30剂左右可愈或显效。

赞赏

长按







































南宁白癜风专科医院
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xw/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