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容易治吗 https://m.39.net/disease/a_p3plv68.html
太阳经,作为人体之表的守护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外邪侵犯太阳经,身体便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诸如头项强痛、恶寒、脉浮等,这些都是太阳经受邪的明显表现。而膀胱经,作为太阳经的腑脏,若太阳经证候未能及时消解,邪热便会进一步传入膀胱,与水或血搏结,进而演变出太阳蓄水证或蓄血证等复杂病变。在妇科领域,太阳经的病变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妇女以血为本,月经病变的成因固然多种多样,但究其根本,都离不开血的调节。凡是由瘀积引起的经行错后、量少、小腹硬痛等症状,我们都可以借鉴血证的辨治方法,从太阳经的角度进行施治。太阳经脉不仅分布在项背,还统摄着营卫之气,与少阴经互为表里。腰作为肾的居所,背俞则是脏腑气血转注的要地。因此,不仅太阳表邪会在项背部位显现,内脏的病变也常常通过项背反映出来。例如,那些屡次滑胎的妇女,常常伴有腰脊胀坠如折之感,这便是太阳经病变在项背部位的具体体现。在治疗上,我们应当采用温养冲任、固肾安胎的方法,以调和太阳经的病变。再者,太阳经主寒水之气,其病变多表现为寒、水、湿等症状。妇女的带下病,尽管成因复杂,但水湿之邪往往是其关键所在。因此,在治疗上,我们多采用温肾利水或扶阳化湿的方法,以驱除体内的水湿之邪。而对于婚后多年不孕的妇女,若属阳虚宫寒之证,我们便可运用温肾暖宫之法,往往能够收到显著的疗效。总之,“背为太阳之主”、“心为太阳之里”、“太阳之根,即是少阴”,这些古训都深刻揭示了太阳经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太阳经的病变不仅局限于经脉本身,更与脏腑气血息息相关。因此,在妇科病证的治疗中,若按脏腑辨证治之无效,我们不妨改从太阳经病的角度进行辨治,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柳暗花明又一村”。●案1经行感冒黄某,女,时年35岁,工人。患者一年来经行周期基本正常,色量一般,但每逢经行之时则感冒。现经行第一天,头晕痛,鼻塞,泛恶欲呕,肢节、腰脊酸疼,舌淡润,苔薄白,脉沉。证属经行期“荣弱卫强”,腠理不密,邪得乘虚而入,脉之所以沉而不浮,是血虚不易充形,故仿桂枝汤治之。处方:当归身、桂枝、川芎、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嘱每临经行前服3剂,坚持半年,病不再发。原按:桂枝汤本为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设,本例取其发汗解肌,调和营卫而收功。所以加入归、芎者,乃妇女以血为主,治经不离血,归、芎温而辛窜,温则生血,辛则通脉,桂枝汤得之,则其效益彰。●案2妊娠恶阻赵某,女,时年28岁,护士。患者受孕2月余,恶闻食臭,每食即吐,心烦,时吐痰涎,质稀薄,脉细缓,苔薄白,舌质如平。证属胎气上逆,胃失和降,拟桂枝汤调和阴阳,和其营卫。处方: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3剂。原按:《金匮》有“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本例所见脉证,乃属胃气上逆,不能和降而导致呕吐,故取桂枝汤之辛甘以化气而调营卫,和阴阳,胃气得降,则呕吐可止。●案3产后多汗凌某,女,时年35岁,服务员。患者产后3天,自汗不止,遍身湿透,四肢不温,小腿拘急,恶风寒,小便短少,脉沉细,唇舌淡白。证属营卫两虚,卫阳不固,拟益气扶阳,调和营卫,敛汗止漏之法。处方:黄芪、当归身、制附子(先煎),生姜、大枣、桂枝、白芍。3剂后,汗止肢温,嘱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调养善后。原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20条有:“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本例产后自汗不止,汗血同源,阴血亏损太过,则损及卫阳,卫外不固,故汗漏不止而恶风。《难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卫阳不得温养,血虚不能濡润,故小腿时拘急;阳虚血少,故脉沉细而唇舌淡白,仿太阳病过汗伤阳之法,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附子温经回阳,黄芪、当归身益气补血,阳回表固,腠理致密,其汗自止。评述桂枝汤,这一被誉为《伤寒论》中首屈一指的方剂,不仅凸显了仲景医圣的深邃智慧,更彰显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在《伤寒论》的百十三方中,使用桂枝的方剂便占据了四十一席,可见其应用之广泛。其中,直接以桂枝命名的方剂便有二十三首,诸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它们或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而成,或以桂枝为主药进行配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治疗方剂。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其化裁而成的方剂数量最多,足见其灵活多变与广泛应用。据《经方中药研究集成》中的考证,仲景所用药物若按引用次数排列,前五名恰好便是桂枝汤中的五味主药。这一发现不仅印证了桂枝汤的经典地位,也进一步突显了其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因此,古今学者均对桂枝汤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它不仅是经方中的佼佼者,更是众多方剂的鼻祖。其独特的配伍与疗效,使得桂枝汤在中医药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同时,桂枝汤的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也推动了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案1为桂枝汤在经行感冒中的应用。妇女月经将行或经行一、二天时,阴血外流,正气不足,外邪乘虚入侵,故此时出现感冒,当属血虚外感,营卫失和,已暗合桂枝汤证病机,可从太阳表虚证论治。该案特点在于除调和营卫外,还针对经期血虚易滞之特点,加当归、川芎以仿四物汤补血和血以调经,体现“治经不离血”之原则。此外,产后外感亦可用该方。《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云:“产后中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发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予阳旦汤。”阳旦汤即桂枝汤。仲景这一用法启示我们,临证不必拘泥“产后多虚”之说,而不敢使用解表祛邪法,有是证则用是药,即使产后中风持续时间较长,只要桂枝汤证存在,就仍可使用桂枝汤治疗。正如清·唐宗海所说:“阳旦本治伤寒杂证,原非产后应有。然如产后而见伤寒杂证者,仍照法治之,无庸拘泥。”案2为桂枝汤治疗妊娠恶阻。取桂、草辛甘化阳,芍、枣酸甘化阴,桂、姜和胃降逆止呕而效。可见本方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作用外,尚有调和阴阳,和胃降逆之功,若平素脾胃虚寒,加之妊娠,因阴阳一时失调而出现呕吐不食等妊娠反应,即使无寒热表证,也可用该方治疗。清代名医邹润安在所著《本经疏证》中已明言,桂枝的功效有六,“其中即有平冲降逆”也。有认为桂枝乃解表药,仅用治外感;或以其色赤活血而碍胎,不敢用于孕妇,则大谬矣!案3为产后汗漏证。选用的是桂枝加附子汤,该方原治太阳病过汗导致阳虚汗漏并表证不解。以桂枝汤解表,附子温经复阳。《医方考》谓:“用桂枝汤,所以和在表之营卫;加附子,所以壮在表之元阳。”清医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亦云:“用桂枝以补心阳,阳密则漏汗自止矣。坎中阳虚,不能行水,必加附子以回肾阳,阳归则小便自利矣。内外调和,则恶风自罢,而手足便利矣。”该患者自汗不止、四肢不温、小腿拘急、恶风寒、小便不利、脉沉细、唇舌淡白,显然属于阳虚不固,营卫失和,故用桂枝加附子汤三剂则痊。于病解之后及时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固本,足见其思考之缜密也。三案虽然不同,但其共同病机均在于营卫失和,阴阳不调,故谨遵辨证论治原则,从太阳表虚证入手,予桂枝汤治疗,终收全功。#深度好文计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xw/1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