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50周年系列科普消化内科药能治病
服用药物是最常见的疾病治疗方式,但不合理用药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过敏、肝损伤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约70%的药物在这里代谢、转化、排泄,体内各种代谢的终末产物及毒物等也通过肝脏来解毒处理,因此很容易引起肝脏的损伤。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药物性肝损伤。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是指由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中草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引起的肝脏损伤,作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伤在全球死亡原因的排名中上升至第五位,目前其已成为肝脏疾病中除病毒性肝病、脂肪肝外,发病率最高的肝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最常见的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有哪些? 非甾体类药物: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 降脂类药物: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精神类药物:氯丙嗪、奥氮平等 抗癫痫药物: 丙戊酸、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抗菌药物:抗结核类,利福平、异烟肼等 抗真菌类:氟康唑、伏立康唑等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其他,如氯霉素、四环素等 抗肿瘤药物: 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阿霉素、依托泊苷等 中草药类: 黄药子、关木通、菊三七、雷公藤、何首乌、补骨脂等 除此之外,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成分复杂,也很容易引起肝损伤,服用时需要警惕。 哪些人群容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不是所有药物都会引起肝损伤,也并非所有人都会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引起肝损伤的原因分为药物相关和宿主相关两大类。 ?药物相关风险因素,也就是特定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风险的特性,与药物的剂量和亲脂性、活性代谢产物、药物影响胆汁酸盐输出泵和线粒体功能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宿主相关风险因素,包括非遗传因素(如年龄、性别、酒精、妊娠及伴随疾病)和遗传因素(遗传特异质性)。 得了药物性肝损伤,有哪些表现? 药物性肝损伤后通常没有特异性表现,与其他肝炎表现类似,如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食、发热、畏寒、皮肤、巩膜黄染、肝区不适等,或者在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严重时可出现皮肤黄染、凝血机制障碍、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有可能危及生命。 药物性肝损伤后应该如何做? ?及时停用可疑的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该药及同类药物。多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在停药后能够得到恢复。 ?注意休息,补充营养。 ?合理使用保肝药物。肝损伤较重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草酸苷、N-乙酰半胱氨酸、腺苷蛋氨酸、水飞蓟素等制剂。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部分药物会引起肝损伤,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擅自调整药物用量、停药、超剂量或超疗程服用都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需要遵从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另外,定期监测肝功能,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药物。 文章仅用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xw/11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麻风村的老人们中国江西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