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八大一级教授丨秦光煜教授著名病理
秦光煜(~) 中国著名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 秦光煜,于年11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医药世家。年在复旦附中毕业,旋即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疗本科。在学习期间,勤奋好学,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协和医学院病理科任教,选择了病理学作为终生献身的事业。~年,秦光煜任协和医学院病理科助教、讲师、副教授。年赴美研修脑病理学和脑肿瘤病理学。曾先后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纽约蒙桑纳医学院与当地学者切磋脑病理和脑肿瘤病理,表现出他坚实的病理形态基础和渊博学识,深得美国同行的赞誉。~年受聘为北京大学医学院病理科教授兼科主任。年南来广州,受聘为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兼病理科主任。年后为中山医学院病理形态研究室主任兼法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医学院院务委员。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学委员会病理形态学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病理学会理事、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编委、广东省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年任民盟中山医学院支部主任委员。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秦光煜教授勤于学习,善于总结,在病理形态学研究上有很深造诣,是我国优秀的临床病理学家。他指导青年教师、进修生业务学习,培养研究生,并负担着国内疑难病例的会诊。秦光煜教授不仅知识渊博,且实践经验丰富,深得同行专家敬佩。秦光煜教授治学严谨,从教数十年,但备课从不马虎。上课前认真备课,讲课时旁征博引,论证精辟,深入浅出,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语言幽默,深受学生欢迎。年,秦光煜教授和胡正祥教授、刘永教授编写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以国内资料为主体的《病理学》巨著。该书既是教材,亦是病理工作者的参考书,图文并茂,很受读者欢迎。~年,中央卫生部热带病研究所在当时疟疾流行区海南岛举办“高级疟疾防治学习班”,秦教授应邀授课,他编写了《疟疾病理学》讲义,以翔实资料描述了疟疾所引起的全身器官的病变,特别对脑型疟疾病变的观察有独到之处。秦光煜教授还编写了《脑肿瘤病理学》《血液病病理学》和《麻风病理学》等教材。年他参与梁伯强教授主编的《病理解剖学》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秦光煜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开展病理教学与科研秦光煜教授科研兴趣广泛,对肿瘤、内分泌、血液病、脑瘤、寄生虫病和麻风病等病理研究均有较深造指,著述甚多,发表了40多篇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论文。年发表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发生学》和同年发表的《出血性胰腺炎病因研究》被国内外学者所引用,至今仍成为这方面研究的参考文献。年发表《中华分支睾吸虫并见肝原发性粘液癌》,此文细致描述了中华分支睾吸虫寄生胆管与肝管癌发生之间的形态学关系,因此,秦光煜教授提出中华分支睾吸虫胆管寄生可能是部分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原因。他是我国第一位支持梁伯强教授学术观点的人。因早在年著名病理学家梁伯强教授在《中华肝吸虫传染和原发性肝癌发生》一文中,首先在我国提出,肝吸虫的感染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原因之一。此观点于年始为原香港大学侯宝璋教授大量尸解材料所证实。年,秦光煜教授首次发现界线类麻风内脏病变,被国际著名麻风病理学家誉为“创造性工作”。年,发表《网织细胞增生症或不白血性网织内皮细胞增生性疾病的本质》一文。此文根据丰富的临床病理资料,在我国首次阐明了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和分类及与各种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统一了对本病本质的认识,提高了我国病理学界和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此外,秦光煜教授在寄生虫病、疟疾、脑病病理和脑肿瘤病理等研究上成果颇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病理学的内容。 秦光煜教授在学术上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对麻风病进行开拓性研究。50年代前后麻风病肆虐广东。年广东省委成立了麻风病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中有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和省卫生厅行政领导。秦光煜教授是领导小组成员之一。领导小组下设临床研究组和基础研究组,秦教授是基础研究组的负责人。秦光煜教授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广泛收集麻风病人的皮肤病变组织,开展麻风病人的尸体解剖。经过努力,终于收集到例麻风病人尸解材料。秦光煜教授从大量的活检和尸检材料研究中,结合临床资料,对麻风病的病变发生、发展、各类型及其亚型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提出独到见解。更为可贵的是在界线类麻风病人尸解材料中,首先在心肌、肝、脾、骨髓、神经组织、睾丸和内脏淋巴结等器官发现麻风病变。这一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麻风病本质的认识。被国际麻风学界誉为“创造性工作”。在麻风病研究过程中发现麻风病各临床亚型在病理学上有其特点。换句话说,麻风皮肤病损病理学上的改变能反映出临床特点。因此,可根据皮损病理学上的改变来评价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 秦光煜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病理学家。他数十年如一日,从事医学教育和病理学研究,学术造诣极深。他治学严谨,勤于学习,诲人不倦,培养了大批病理学人才。他科研兴趣广泛,对麻风病理学进行了开拓性研究,成绩卓著,为我国病理学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后记本文由中山医校友会根据相关资料整理汇编。来源:《中山大学医科史鉴录》、中山医校友会汇编:林沅英、李筠 初审:彭建平、黄伯源 审核:梁兵 审核发布:陈敏山 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xw/10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过气组合当街争吵,竟是因为hellip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