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个月,我们推送了一篇文章,从德国的基金会协会案例入手,为大家初步介绍了公益生态的概念。(点击阅读:整天听到公益生态,你真知道什么叫公益生态系统吗?)

文中还讲到,基础设施是打造良好公益生态的关键,这就引申出了一个基础但十分重要的问题:当我们提到“基础设施”这个名词时,我们到底指的是什么?

本文结合很多读者提出的疑问,总结了以下5个和基础设施有关的核心问题,并一一作出了解答,希望能为所有想要了解这一议题的读者提供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理解思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01

公益慈善基础设施

到底是什么意思?

“基础设施机构”这个概念在公益行业内听起来可能会有些生疏,但如果把它放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情景里,就非常好理解了。我们常说中国是“基建狂魔”,指的就是中国投入了大量资源,为我们的直接生产部门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包括道路、铁路、桥梁、供水、供电、互联网基站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要是没有这些基础设施,我们就无法实现高效生产,也无法享受便利生活,社会的发展速度也就会减缓。

近些年,“基础设施”一词逐渐下沉,被应用到了各行各业,用来比喻那些可以对促进该行业发展有关键作用的事物。在公益领域里也是同理,当我们说“公益慈善基础设施”时,我们泛指的是所有能够释放公益行业内更多主体的生产力,并对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起到杠杆作用的环境要素。根据全球资助者支持计划(WINGS)的观点,这些要素可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为公益组织赋能的法律框架

●为捐赠提供激励的税收结构

●为公益慈善行业建立公信力的问责制度

●能够有效开展工作的组织能力

●保证工作开展的充足资源

●能够支持公益慈善行业成长的强大捐赠文化等。

*图片来自网络

02

公益慈善基础设施

是一个标准概念吗?

就像上文所说的,在公益行业里,“基础设施”更接近一种比喻,所以它本身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定义。如果大家比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tx/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