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日,我被北海民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北志协”)的“鱼头”许海鸥会长邀往合浦县蛟龙塘康复村参加探访康复老人的活动。直到我坐在北志协志愿者小朱的车上,我才知道蛟龙塘在合浦县当地居然是一个异常神秘的地方,据说即使你愿意花钱打车,的士司机照样会假装不懂路不肯载你前往。

带着几分惶恐+期待,我被小朱带到了讳莫高深的蛟龙塘。咦,跟想象中不大一样嘛,花红柳绿的,颇像我们常去的农家乐庄园。

环顾这个住了一百多人的村子,不算大,错落有致的平房,每一排的平房前面空地还准备有消防用水,这个减灾措施做得妥妥哒。

村子边上有上海教会援建的北海西门堂教堂,每周二,有神职人员从北海下来这里给老人们传道,安抚心灵的行动大大降低了老人们的自杀率。

康复村里面很多花草树木都是北志协的志愿者们这几年不间断每年春天来种下的,绿荫成林,树多,花多,果多,落叶也多,扫起来挺费劲。

在北志协“鱼头”的强力影响下,不少北海当地的高校社团志愿者、社会志愿者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参加公益活动。

不能降解的生活垃圾必须清走,但是树叶不能白白丢了浪费,收集起来,挖个坑埋了,来年春天咱们直接在坑上种花种树,连买肥料的钱都省下了。

世界果然很小,我居然在这里遇到了久违的祝马克,他带着朋友小刘一起来探望康复老人,蹩脚的白话不时逗得老人们哈哈大笑。

山东人小刘搂着老婆婆拍了一个特写,小刘说他看过关于麻风病的相关介绍,知道麻风病康复者是不会传染的,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身边的朋友们对接触康复老人不必过于恐慌。

常言老人当细蚊,剪个指甲而已,都要很耐心地哄了又哄,阿婆才很不情愿地把手伸出来。(其实,她故意闹小别扭,就是为了有借口留着志愿者多陪陪她而已。)

北志协的志愿者一面给老人家剪头发一边跟他叨叨:等下我拿镜子给你照照看就知道了,你剪的这个发型很帅滴。

爱美的还有老阿婆,不能长发飘飘了,短发也要弄得清清爽爽的才行哦。(康复村的老人家身体都存在因病致残的状况,不方便外出,只有能完全生活自理的偶尔会到镇上去理发,现在北志协的志愿者每个月都上门来做理发服务,大大方便了老人家们。)

北志协的志愿者们还趁着艳阳高照把屋子里面的睡榻搬出来暴晒,多少细菌立马在炎炎烈日下死光光。

老人们常用的地垫也需要彻底清洗后暴晒的,干干净净的喜羊羊才会显得喜洋洋。

每一个锅碗瓢盆都积有油腻腻的垢,为了让它们恢复崭新的原貌,北志协的高校志愿者努力地洗刷刷。

还有床底箱底的小垃圾,统统都要清扫出来。(阿伯使劲伸长脖子看,生怕志愿者们一不小心把他深藏不露的宝贝给误扔了。)

北志协的志愿者领着我走到最后一排房子前拐了弯,我老远看到“鱼头”许会长在跟一个老人家聊得正嗨,这一回,她给老婆婆带来一个肉包子,让她趁热吃。

看到我来了,“鱼头”很高兴:“走走走,我要带你去看这个村子里面最老的老人——96岁的凤姐!”结果,半道上碰到个爱读书的老伯,听他说现在眼睛老花了看不清字,她赶紧拿下自己的老花镜给他试着戴,同时承诺下一次来的时候给他带几副眼镜来试用。

高龄的凤姐耳背,她其实一直都躺在床上装睡,室友大吼一声:“许记者来看你了”。她立刻一骨碌爬了起来,这敏捷的身手倒把担心她睡着了着凉、正准备帮她拉被子盖一盖的“鱼头”吓了一跳。揉一揉昏花老眼,看清床前人确实是她朝思暮想的许记者之后,凤姐咧开没牙的嘴笑了。

这只名为“花花”的狗狗是凤姐她们两位高龄康复老人的小管家,但凡看到陌生人进屋子就会狂吠不止,我这个陌生人获得了这个“礼遇”。被凤姐和“鱼头”呵止的花花随后跑过来不断嗅我的鞋子,一再确认我是无恶意的,才乖巧地蹲在了“鱼头”脚边听她跟凤姐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如果我说这几个跟我拳头一样大的木瓜值块钱,你相信么?这是村民们为了感谢“鱼头”这回来一次性缴纳一年期有线电视收视费给她的感谢品。她说:这样可以给他们的收视生活多点精彩。

要回程了。老人家们拉着志愿者的手殷殷嘱咐:“橘子准备熟了,记得来吃哦。还有那些木瓜,下次也会有很多熟了。你们不来,这些瓜果都挂在树上烂掉了。”老人家眼底尽是数不完的期待和落寞。

蛟龙塘康复村的老人们就像长在已经倒在地上母杆上这株坚强的木瓜苗一样,环境再恶劣算什么?能够努力活下来才是王道。

我只想问各位亲一句:下个月的探访,你愿不愿应约?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tx/6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