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为津液所化。津液是人体正常生理性体液,痰是有形的一种病理产物。多因外感风寒湿热之盛,内伤七情饮食之郁,以致气逆液浊而成多量稀粘之汁。痰与饮常常互称,在临床上又有鉴别:粘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痰色黄者属于热证,色白者属于寒证。舌苔腻者多属湿痰,舌红口干者多为燥痰。

化痰药

1.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

反乌头

2.天南星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之功。

制南星5-10克,生南星多入丸散用,一次量0.3-1克。

3.白附子,

别名禹白附

辛甘温,有毒,归脾胃经,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之功。

4.白芥子

辛温归肺经,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

近年来治疗渗出性胸膜炎,有消除胸腔积液的作用。

5.皂荚

皂荚

辛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有去痰开窍之功。

用量用法,1.5克,焙焦存性,研粉吞服,每次0.6-1.5克。

6.桔梗

苦辛平,归肺经,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之功。

7.旋覆花

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有消痰行水,降气止呕之功,包煎。

8.白前

心甘平,归肺经,有祛痰,降气止咳之功。

9.前胡

苦辛微寒,归肺经,有降气祛痰,宣散风热之功。

10.瓜蒌

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全瓜蒌兼具以上功效。

全瓜蒌10-20克,瓜蒌皮6-12克,瓜蒌仁20~15克。

反乌头

11.贝母

贝母

川贝母,苦,甘,微寒,

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

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之功。

反乌头。

12.天竺黄

别名,竹黄

甘,寒,归心,肝,胆经。

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之功。

研粉吞服,每次,0.6-1克。

13.竹茹

甘微寒,归肺胃,胆经。

有清化热痰,除烦止呕之功。

14.竹沥

别名竹油

甘寒,归心肺胃经。

有清热化痰之功。

用量用法,30-50克,冲服。

15.海浮石,咸,寒,归肺经。

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之功。

16.海蛤壳

苦咸,寒,归肺胃经。

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之功。

用量用法,10-15克,蛤粉宜包煎,入丸散,1~3克。

17.礞石

甘咸平,归肺,肝经,有下气消痰,平肝镇惊之功。

入丸散剂,1.5-3克。

18.海藻

海藻

辛寒,归肝胃肾经,有消痰软坚,利水之功。反甘草。

19.昆布

咸寒,归肝胃肾经,有消痰软坚,利水之功。

20.黄药子

苦寒,归肺,肝经。

有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

本品多服久服,可引起消化道反应,并对肝功能有一定损害。

21.胖大海

别名安男子

甘寒,归肺,大肠经

有清宣肺气,清肠通便之功。

3-5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22.猪胆汁

苦,寒,归肺,肝胆经

有清肺化痰,清热解毒之功。

23.蔊菜

辛苦平,归肺肝经。

有祛痰止咳,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

化痰中医处方

白茯苓丸

白茯苓30克覆盆子30克黄连30克(去须)人参30克(去芦头)栝楼根30克熟干地黄30克鸡膍胵50枚(微炒)萆薢30克(锉)玄参30克石斛22克(去根,锉)蛇床子90克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滋阴清热,益肾润燥。肾消。因中消之后,胃热入肾,消烁肾脂,令肾枯燥,遂致此疾,两腿渐细,腰脚无力。

茯苓

天门冬萝卜汤:

天门冬15-30克,切薄片,水煎去渣取汁,用此水再加适量清水(最好鸡汤),加入火腿肉或咸肉(切长条薄片)克,煮沸后,将切好的萝卜丝克放入同煮。煮熟后加入适量食盐,少量香葱末、胡椒末调味食用。可分作几次作点心或佐餐食用。有美容,止咳,消除疲劳,增强体力之作用。长期食用能使粗糙皮肤变得细腻光滑。

化痰药的口诀:

半夏

温化寒痰半夏星,附子芥子白前皂;

清化热痰桔梗母,前胡瓜萎浮海石。

竹茹礞石瓦楞子,昆海杷叶天竺黄;

止咳平喘杏仁部,桑皮苏子马兜铃,

紫菀葶苈款冬花,紫金杜鹃千日红。

赞赏

长按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白癜风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tx/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