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不是简单的干燥,是一种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医院毛喆医师一起来了解一下。 从辨证求因看,其病因为如下数点: 其一,内在禀赋。 患者多为阴虚燥热体质,其临床特征多有形弱消瘦,口燥咽干,内热便秘,目涩而干,视昏,五心烦热,脉细弦数,舌红少苔或无苔,舌体薄瘦等表现。临床实践表明,本征患者属阴虚体质,较多见,既病则又多从燥化热。 其二,燥症的产生,可能与“毒邪”的蕴袭密切相关。 盖此征之燥,既不似外燥(如秋燥)有严格的季节性,亦不具备一般内燥通常的形成因素,似另有蹊径。毒者,邪之盛也,燥盛不已,蕴酿成毒,煎灼津液更益其燥,二者互为因果。然此征燥毒之成,又不似热毒、血毒之剧烈而至速,多为积渐所致。以临床病史观察,一是阴虚燥盛之质,加之反复招罹外来温热感染,干扰了人体津液的生成转化和敷布,但往往又为燥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一是金石药毒所伤,或因职业影响,久触有害物质,或因久服某种药物,均可积热酿毒,灼津炼液,化燥阻络,此种邪毒亦系缓慢积累而来,故其症状常常无外感病或急性药物中毒之象,非单纯清泄解毒、峻剂补阴可以取效。 本征的病机,《内经》曾曰“燥胜则干”,刘完素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旨属于燥”。燥何以致“干”,这就必然要涉及到津液的作用及其转输敷布(代谢)了。津液主要起滋润濡养作用,干燥症状的出现,总在于津液的失敷失润,或由津液的亏损耗夺,或由津液敷布受阻,即津液代谢失调所致。五脏都参与津液的生化代谢,而肝肾两脏却是燥证产生的根蒂所在。 本征的第一大证候表现在眼部。 目为肝窍,五脏精明皆上注于此,其不时眨动者,全赖津液以润之养之,而使目视清明。盖肝者,体阴用阳,内寄相火,其性易动易升,在病理上易于热化燥化而熏灼上炎,是以本征目症丛生。 本征的第二组证候表现在口。 口为脾之外窍,内纳齿、舌。舌为心苗,其下又系金津、玉液,犹井泉滋灌之通道也。齿为骨余,因肾所生,赖肾阴以充养。是以诸凡精血阴津耗乏,津少液涸不克奉潮,燥火上炎则口唇燥揭、咽干、舌体光瘦,齿脆松落如齑粉者并不鲜见。 本征的第三组证候常表现为结缔组织症候群,尤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 按此种关节肌肉疼痛症状,传统看法多纳入痹证范畴。但本征所现之痹症,少见寒象、湿象,且有一派干燥之征,其病程多长,体质羸瘦,似属尪痹。盖其所成者多缘三气郁而化热,或素禀阳盛,或内蕴积热,或过服辛热香窜之剂,致使阴伤燥成。而津液乃人体营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保持血液一定的浓度,有助于血液的流畅。营血浓浊,流行瘀滞,是以筋脉失荣失通,痹乃作矣。其病机不出津亏血少、筋骨不荣,阴伤血滞、络脉失通或血燥生风,淫于肢节数端。 由此可见,本征所现诸种病症,当咎之于“虚、痹、瘀”。虚者或责之于气,或责之于阴。盖气旺则动载津行,气虚则血液受阻,出现“供津不全”的类阴虚内燥之征。阴虚则津液枯涸,脏腑组织不荣,燥亦所由生也。因虚(气虚或阴虚)可致瘀,由瘀而成痹,均可致燥。总之,本征为燥盛成毒,或为因毒而燥,或因燥久延续不已,发展演绎而成。 《经》云:“燥者濡之”,前人治燥,立法设方多本此旨,或养肾,或治肝,或益肺,总不出“滋润”而已。然本征之燥乃类属中之异者也,故常法每难合拍,基于“燥胜则干”之共性,本征之治总以流津增液为经纬。盖津乃人身之要质,流则生利不已,滞则为害无穷。津液之凝滞,其因或为血虚,或为瘀阻,或为气病,或为络痹,是以立养血、化瘀、助气、宜痹诸法。津之不流成燥,或缘阴液虚亏,或缘热炽蒸耗,故又另设养阴、清热之法,前者防治阴津之亏耗,后者鼓促阴津之流畅。 治疗方式如下数种: 1.滋阴润燥 适用于阴液亏损、燥象丛生者,是治疗本征的基本治则。其他治燥诸法多从此化裁而出,代表方剂如增液汤等,药有生熟地、天麦冬、玄参、石斛、龟板、女贞子、花粉、玉竹等。 2.养血活血润燥 适用于燥结血少津道不行,营血为之瘀涩,气液为之凝滞者。李梴谓:“润则血旺”,即润燥寓于养血活血之中,代表方如《医学正传》之生血润肤饮,药有生地、阿胶、赤白芍、当归、丹参、桃仁、小胡麻等。 3.清营解毒润燥 适用于营分热炽并致津燥者。 代表方如三紫汤(紫草、紫竹根、紫丹参)、犀角地黄汤加减,犀角地黄汤药有犀牛角(或以广角、水牛角代)、丹皮、生地、芍药、大黑豆、玄参、土茯苓、升麻、贯众、生槐米、山慈菇、绿豆衣、生甘草等。 4.益气润燥 适用于气虚无力推动津液敷布致燥者。代表方有七味白术散,药如太子参、黄芪、山药、白术、葛根、炙甘草等。 5.通络润燥 适用于络滞血瘀燥象丛生者。代表方有大黄?虫丸,药有丹皮、赤芍、红花、地鳖虫、鼠妇、水蛭、虻虫、茺蔚子等。 6.蠲痹润燥 适用于痹症而见津燥者。代表方如大秦艽汤,药有秦艽、防风、金刚刺、威灵仙、玉竹、木瓜、鹿衔草、土茯苓等。 7.养目润燥 适用于以目疾为主而见燥象者。方如杞菊地黄丸,药用甘菊、枸杞子、地黄、首乌、沙苑子、木贼草、谷精珠、石斛等。 8.化痰软坚润燥 适用于津凝不行、燥结为痰而成瘿、成核、成癥者。药用玄参、牡蛎、贝母、瓜蒌、蒲公英、黄药子、煅蛤壳等。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ry/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6年考研大纲中医综合
- 下一篇文章: 你吃的中成药,有可能正在害你得肝癌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