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迎流水账第24本中医方面
这是我看懒兔子的第三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中成药的。我把书中对感冒发烧咳嗽胃病便秘等中成药的症状和治疗重点都复制出来了,小伙伴们可以看看。此外药一定对症,记得孩子5岁的时候,冬天咳嗽咳嗽好长时间,吃了很长时间的药,医院就是不好,后来到群力医大一开的一副苏黄止咳就好了。 书中摘句 总论 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第一就是根据自身病症辨证使用药物。 第一章感冒的辨证与用药 六淫邪——风、寒、暑、湿、燥、火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因其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为卫气。发烧本身是正邪相争的结果,并不可怕。现代医学也反复强调发烧不是坏事情,是身体的自我防御能力提高的一种手段,相当于练兵。 感觉到脉跳得有力而快,很紧张,就像脉浮在皮肤表面一样,故称浮脉。 生姜、大枣健脾益气生津 中医有很多排邪的办法:在表,我们通常用汗解;在里,我们就用吐法或者泻法,总之就是把邪气赶出去。 党参、生姜、大枣和甘草,被统称为“脾四味”,是健脾补中最好的四味药。 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热泻了以后,肺热就被清掉大半, 藿香正气水是治疗寒湿感冒和脾胃湿困的最常用中成药 总结一下:藿香正气水和午时茶都偏向于寒湿感冒,而保济丸则偏向于暑热感冒。 第二章发热的辨证与用药 明代吴有性的《温疫论》也明确指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瘟疫不属于六淫邪的任何一种,是天地间另一种异常气息所产生的结果。 杏仁的功效则是降肺气,肺有两个主要的功能——宣发和肃降。宣发的方向是向外向上的,肃降的方向是向内向下的。 我们口渴不渴和喝多少水是没有关系的,只跟津液是否充足有关。 栀子、黄芩苷、金银花、板蓝根同属清热药,可以泻火解毒。 黄豆、黑豆补养肝气、脾气, 第三章咳嗽的辨证与用药 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机能,就是主呼吸。这是指肺有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机能。这个机能是由宣发和肃降两种运动来完成的:肺气宣发,我们才能把身体的浊气排出去;宣发主表,方向是向上向外。肺气肃降,我们才能把吸入的清气下送至肾。所谓肾纳气,也就是接纳清气。肃降主里,方向是向内向下。 中医里有一种说法——我们全身都是肺。 麻黄宣肺平喘,苦杏仁降逆止咳,生姜解表散寒,甘草清咽利喉 用药时不必拘泥于药名,只要功效能对应上,我们就可以用。 板蓝根、金银花都是清热解毒的药,既可疏风散热,又可清咽利喉。 一是因为气随津泄,流汗耗气;二是因为津血同源,流汗日久必然造成血虚。 中医治病,只要方向正确,用药不必拘泥,一定要灵活 百合可以和冰糖一起蒸食,可以放入白米中熬成百合粥。怀山药多以煮水饮为主,或者打成山药粉,放入米粥中,做成山药粥。 不论什么时候,肥甘油腻的食物都少吃为好。 第四章胃病的辨证与用药 身体是一个整体,脾胃又是中枢部门,自有古训:“有胃气在则生,无胃气在则死。” 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黄精补气养阴,常用于治疗气阴两虚之证;陈皮理气化痰;山楂消积导滞。 乌梅酸涩性平,善于生津液、止烦渴 脾为中土,喜燥恶湿,白术甘温苦燥,健脾除湿。 甘草一可健脾益气,二可缓急止痛。 脾胃、肝胆、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肾与膀胱。 中医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先生就专门写过一本书,叫作《脾胃论》, 陈皮、枳实和山楂是用来行气降逆、消积除滞的。炒麦芽可以行气消食,大麦茶就是将大麦芽炒过以后,直接泡水制成的,可以消食健脾。 因此“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思是治病时,若是看到肝胆有病,就要想到肝胆会克伐脾胃,为了防治未病,就应该先强健脾胃,以防被伤害。 第五章便秘的辨证与用药 人体是一个整体,不能单看任何一个症状来进行靶向治疗,脏腑之间紧密相连,治疗时一定要整体分析,找准病机,辨证论治。 牛黄就是牛干燥的胆结石。 荷叶性味苦平,具有清暑化湿、凉血止血的作用,自古以来被奉为瘦身良药,就是因为它可通利二便,帮身体把油脂排出体外。 核桃仁、蜂蜜和菠菜都有润燥滑肠的作用, 第六章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家庭医生 发烧期间,每4小时给药一次,直到烧退后,再恢复正常次数。 川芎茶调丸中川芎性味辛温,为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薄荷、荆芥、羌活、白芷、防风有疏风止痛、清利头目的功效,细辛则散寒止痛。 舌头的中部属于脾胃,如果积食,舌头的中部就会有厚腻的舌苔,或白或黄。 胃肠型感冒,藿香正气水是首选 山药水滋补肺阴肺气以外,还应该除湿健脾。 感冒药 发热药 咳嗽药 胃药 便秘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ry/5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popo更白天叫姐姐囚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