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常用食物药物的性味和功效之一
一、基本概念 四气、五味、归经 1.四气的概念和意义 四气即寒、热、温、凉。它反映食物或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 四气 属性 作用 适应症 寒 阴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 “疗热以寒药” 用于阳热之证 凉 温 阳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疗寒以热药” 用于阴寒之证 热 某些平性药物的寒热偏性虽不明显,但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 2.五味的概念和意义 五味是指食物或药物的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类味感。 味 属性 作 用 适应症 辛 阳 1.能散(发散) 2.能行(行气行血) 1.表证 2.气血阻滞证 甘 1.能补(补益) 2.能缓(缓急止痛) 3.能和(和药性、和中) 4.能解(解毒) 1.虚证 2.痛证 3.药、食物中毒 淡 能渗、能利,即渗利水湿 1.小便不利证 酸 阴 1.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 2.能生,即生津化阴 1.窍门不固证 2.津耗阴亏证 涩 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 窍门不固证 苦 1.能泄(清泄、通泄、降泄) 2.能燥(燥湿) 1.热证2.热结便秘证 3.气逆证4.湿证 咸 1.能软(软坚散结) 2.能下(泻下) 1.痰结证 2.便秘证 另芳香类也归属于辛味,但其除辛味的作用外还能芳香辟秽、化湿、开窍 3.归经的概念和意义 归经是食物或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食物或药物作用部位。归是指作用的归属,经是指脏腑经络,故食物或药物的归经指的是食物或药物作用部位。 二、常用谷豆类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本类食物多为植物之种仁。为我国人民主食。《黄帝内经.素问》有“五谷为养”的记载。 谷类食物富含糖类、蛋白质、B族维生素(多集中于谷胚和谷皮部分),含脂肪较低,无机盐较少。中医认为大多数的谷类食物性味甘平。具有强壮益气之功效,平时既可养生,病时即可养病(主要是脾胃病)。 豆类食品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质、脂肪、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5%以上)、碳水化合物等。其中大豆抗氧能力较强。中医认为多数豆类性味甘平。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和胃之功能。部分还能化湿利尿,补肾,解毒等。 克大米大豆食物成分比较(年修正版食物营养成分表) 食物名 大米? 大豆??? 评价可食部分 一样能量千卡 差不多水分g 13 10.2 差不多蛋白质g 7.7 35.1 大豆是大米的4.6倍脂肪g 0.7 16 大豆大豆卵磷脂膳食纤维g 0.6 15.5 大豆是大米的25.8倍碳水化物g 77.3 18.6 大豆是大米的4.2倍视黄醇当量ug 0 37 大豆高大米无硫胺素(VB1)mg 0.15 0.41 大豆高尼克酸(烟酸,VPP)mg 0.06 0.2 大豆高核黄素(VB2mg 2.1 2.1 一样维生素Emg 0.43 18.9 大豆是大米的44倍钠mg 2.7 2.2 大米高钙mg 7 大豆是大米的27.3倍铁mg 1.3 8.2 大豆是大米的6.3倍抗坏血酸(VC)mg 0 21 大米不含vc类别 11 5 不一样类胆固醇mg 0 0 一样(一)谷类 粳米《名医别录》 大米。 甘,平。入脾、胃经。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 1.脾胃虚弱型的急性胃肠炎或婴儿吐奶。炒焦水煎服汁。 2.夏天暑热太盛致汗出过多,以致乏力、食欲不佳、口渴心烦者。水煎服汁。 3.大病或久病后身体弱者。加猪瘦肉煮粥食用。 4.用米汤冲奶粉喂养婴儿,可促进蛋白质的吸收。(《食物药用大众宝典》) 宜粗不宜细。 糯米《千金.食治》 元米、江米。 甘,温。入脾、胃、肺经。 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1.肺脾气虚以致体弱、短气懒言、自汗,或平素易感冒。水煎取汁饮服。 2.脾虚泄泻。与山药煮粥白糖调味,温食。(《刘长春经验方》) 用量不宜过大。宜煮汁用。脾虚纳呆者少用。 粳米—糯米的异同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粳米 二者均味甘,都入脾胃经,均具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止泻之效 性平,兼有除烦止渴之功,滋养为主,止泻之力不及糯米。 “粳米粥为滋生化育神丹” 糯米 性温兼入肺经,温养为主,兼能益肺固表止汗,止泻之力较粳米强 “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粟米《名医别录》 小米。 甘、咸、凉。入脾、胃、肾经。 健脾和胃,养阴生津。 1.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加粳米煮粥服食。 2.口渴咽燥。水煎取汁饮服。 忌与杏仁同用,用则令人呕吐腹泻。 玉蜀黍《本草纲目》 玉米、苞米。 甘、平。入大肠、胃经。 调中和胃,利尿消肿排石,降脂,降压。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研碎煮粥服食。 2.连须水煎取汁饮服。(《中华医药杂志》.10) 3.高血压,高血脂。连须水煎取汁代茶饮。 脾胃虚弱者量不宜多。 大麦《本草经集注》 倮麦,饭麦,赤膊麦,乌麦。 甘、咸、凉。入脾、胃经。 健脾和胃,利尿通淋。 1.脾胃虚弱,胃溃疡。水煎取汁饮服。(《中医饮食营养学》) 2.小便淋沥涩痛。水煎取汁饮服。 小麦《本草经集注》 淮小麦。 甘,凉。入心、脾、肾经。 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止泻。 1.更年期综合征,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加入南枣、龙眼肉煮粥服食。 2.口渴咽干,心烦。水煎饮服。 3.肠胃不固,慢性泄泻。炒黄研细末温开水冲服。(《饮膳正要》) (二)豆类 扁豆《名医别录》 南扁豆,娥眉豆,茶豆。 甘、淡,平。入脾、胃经。 健脾和中,化湿,消暑。 1.脾胃虚弱,不欲食而呕吐泄泻。与粳米一同煮粥温食。 2.妇女白带量多。与山药、薏苡仁一同煮粥服食。 3.夏天暑湿过重。与荷叶水煎代茶饮。 有毒,毒性加热后可破坏,故需高温煮透。 赤小豆《日华子本草》 赤豆,红豆。 甘、酸、平。入心、小肠经。 利水除湿,消肿解毒。 1.与鲤鱼炖汤淡食。 2.湿邪内蕴。与粳米、薏苡一同煮粥服食。 3.热毒痈肿未溃烂者。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敷患处。(《药性论》) 黑大豆《本草图经》 异名】乌豆,黑豆。 甘、平。入脾、胃经。 健脾益肾,活血利水,解毒。 1.肾虚腰痛,或妊娠腰痛。与猪尾骨炖汤服食。 2.身面水肿,或妊娠水肿。与鲫鱼炖汤服食。 3.小儿胎热。与灯芯草、淡竹叶、甘草水煎饮。(《全幼心鉴》) 4.斑蝥、草乌、附子中毒。与甘草水煎浓汁饮服。 腹胀者慎用。 黄大豆《食鉴本草》 黄豆,大豆。 甘、平。入脾、大肠经。 健脾寛中,益气。 1.脾虚体弱,纳食不香。与粳米一同煮粥服食。(《食疗粥谱》) 2.妇人产后乳汁不足,或哺乳期调养。与猪排骨炖汤服食。 3.贫血。与猪肝一同煮食。(《上海中医药报》) 4.骨折病人在骨痂生成期,或骨质疏松者。与猪排骨炖汤服食。 较难消化。需炖烂,每次摄入不宜过量。 豆腐《本草图经》 甘、凉。入脾、胃、大肠经。 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催乳。 1.小儿每逢夏季发热不退,口渴饮水多。与黄瓜一同水煎代茶饮服。(《食物与治病》) 2.肺热咳嗽,咽痛痰黄者。豆腐与丝瓜滚汤服食。 3.产后少乳。豆腐配王不留行(炒)煮汤服食。(《食物与治病》) 痛风患者慎。过食可有腹胀、恶心反应,莱菔可解。 豆浆《纲目拾遗》 甘、平。入肺、胃经。 补虚,清火,化痰。 1.体质虚弱者。与粳米一同煮粥温服。(《本草纲目拾遗》) 2.肺热咳喘,痰黄稠者。豆浆一碗饮之。 3.儿童和老年人保健,哺乳期妇女,贫血、低血压、血小板减少者。~ml/日饮用,儿童减半。(《中医饮食营养学》) 配合动物蛋白同用,可促进蛋白质的吸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黄豆芽 甘、寒。入脾、胃、膀胱经。 清热,利湿。 1.夏天暑湿盛时。滚汤或清炒。 2.胃有积热,防治硅肺。与猪血一同滚汤。(《家庭食疗手册》) 为防止维生素被破坏,烹调时加少量醋。 本品乃素食鲜味“三霸”之一。 绿豆《开宝本草》 【异名甘、寒。入心、胃经。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1.夏天暑热烦渴。加水大火一滚,待冷代茶饮服。(《遵生八笺》) 2.口舌生疮,小便淋沥。与鲜白茅根一同水煎代茶饮服。 3.疮疖,痤疮。生绿豆研细末水调外敷。 4.黄药子中毒。水煎取汁饮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5.野生香菇、野生蘑菇中毒者。生绿豆和水研浓汁饮服。(《中医饮食营养学》) 清热之力在皮,解毒之力在肉。脾胃虚寒滑泄者忌。 绿豆芽《本草纲目》 豆芽菜。 甘、寒。归心、胃经。 清热消暑,解毒利水。 夏天暑湿盛,酒毒,热毒,热结便秘。滚汤或清炒服食。 脾胃虚寒者不宜。 朋友们带量图片来源于2食物成分表,其它是网络图片,资料来源在文章中注明了,其它类食物下次谈。欢迎指正。目的一个(营养你我他)谢谢儿童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儿童白癜风治疗方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ry/4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治疗痛风的偏方
- 下一篇文章: 价格快讯8月24日中药材品种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