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长。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正式组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年12月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工程”重点建设市属院校,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天津医科大学积极投身于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是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两所医学院校之一,也是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〇现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8个;天津市一流学科4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4个;6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个,研究所15个,建有天津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创建于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

学校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学校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排名,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前1‰,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前5‰。

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年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年11月,在沈阳接收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合并了辽宁医科大学(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年由英国苏格兰教会建立)。中国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属高等医学院校,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年获批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建高校。

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是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与省政府共建医学院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3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工程、人文医学、健康政策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学位授权点已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三期)、2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全国54所参评高校中获评A+等级。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免疫学、社会科学总论、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年,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科建设: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在全国独立医科院校中排名第二。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5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总体排名位居全省高校第3、全国第61。

学校是国家13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唯一一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高校,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54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中先后涌现出侯凡凡、夏照帆、孙颖浩3名两院院士。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临床医学通过率最高排名全国第4,中医学3次排名全国第1。

广西医科大学

学校创建于年11月21日,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学校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年校址迁至桂林;年以前,学校在战乱中七次迁徙校址,三次变更校名;年11月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年由中央卫生部委托中南卫生部直接领导;年4月中央卫生部批准改称为广西医学院;年7月由桂林迁回南宁市现址至今;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学校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三所大学之一,是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

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是国家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共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1个、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1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其中年,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评广西唯一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广西院士工作站10个。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广西一流学科5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个、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6个、广西重点学科9个和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9个。

重庆医科大学

学校创建于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校年成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年成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计划”)首批立项的地方高校之一。

有12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6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学科专业群。临床医学专业已通过临床医学国际专业认证,口腔医学、护理学专业已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学校现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机构44个,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3个,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1个。

西南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坐落在川渝滇黔结合区域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泸州市。学校始建于年,前身是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年起开展留学本科生学历教育,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年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学校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单位,是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年被列入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年被列入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构建起以医学为主,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5个学科门类,较为完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临床医学、药学是四川省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是学校优势与特色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在ESI全球排名前1%机构中位列63.51%。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原名“贵阳医学院”,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年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首任院长是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中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教授,在他的带领下,杨崇瑞、朱章赓、汤佩松、贾魁、杨济时、刘维德、洪谦、林绍文、侯宝璋、张孝骞、郭秉宽、王季午、朱懋根、李瑞麟、李漪、王志均等大批学术造诣精湛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国立贵阳医学院,使其被誉为当时的“小协和”,开创了贵州高等教育之先河。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培育)9个,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

遵义医科大学

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曾用关东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等名称。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以医学为主,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的省属高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口腔医学专业认证以及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内涵建设,临床医学学科年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有力填补了我省ESI医学门类上榜学科空白;荣获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是我省近五年来唯一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校;在贵州省双一流建设中,我校临床医学和药学2个一级学科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并分别以全省第一名与第四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一流学科中期绩效考核,19个项目获贵州省一流大学(一期)重点建设项目(含培育)立项。

昆明医科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创建于年的东陆大学医学专修科,年独立建院,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年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年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临床医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

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前身是年建立的宁夏医学院。年改称宁夏大学医学系。年,上海铁道医学院搬迁至银川,与宁夏大学医学系合并重建宁夏医学院。年,宁夏卫生学校、宁夏护士学校并入宁夏医学院。年8月,学校更名为宁夏医科大学。年,宁夏师范学院医学院并入宁夏医科大学,至此,学校成为宁夏唯一的医学高等教育学府。

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有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学科。有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5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位于乌鲁木齐市风景秀丽的鲤鱼山脚下,是新疆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学校始建于年,年7月建成招生。年6月,新疆医学院与新疆中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疆医科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了校名。

学校以医学学科为主,现有6个自治区“十三五”重点学科,其中2个高峰学科、4个高原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6个自治区重点专业。

徐州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年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六十年来,学校不断发扬“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勇于创优”的优良传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型发展”“选择性优秀”“关联性拉动”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整个淮海经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是该地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有临床医学、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护理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并设有生物学、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定名为“温州医学院”,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年成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医学技术、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等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护理、公共管理、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等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临床医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位列ESI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74位,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2%。1个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7个B类一流学科,10个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2个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为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前身是年创办于上海的私立东南医科大学,年迁址合肥,改名为安徽医学院。年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

学校建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18个省级重点学科,25个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等5个学科获安徽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拥有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年,是我国建校较早的公立本科医学院校之一。学校是一所以医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福建省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软科“年中国最好医科大学”排名显示,我校位列全国第17名。

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涵盖目录内或自设二级学科43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现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我校博士点总数位居全国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含军队院校)第8名。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3‰。现有血液病学等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12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省级重点学科(专科)56个,拥有肿瘤免疫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消化道恶性肿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福建省新药研发中心、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等6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为优化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布局,实现内涵式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融合战略,整合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等资源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成立,同时挂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牌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校(院)临床医疗和疾病防治实力雄厚,医院9所,医院4所、医院5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6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6个。曾在全国率先实现以省为单位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疟疾、麻风病,夺得新中国灭病史上“四连冠”,目前指导全省开展职业病、皮肤病、寄生虫病、肿瘤早诊早治、辐射防护、防盲治盲、罕少见疾病防治工作;拥有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现有44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山东省重点学科,是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临床医学学科已连续六年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根据年国际最具权威性的四大高校综合排行榜(USNews、ARWU、THE和QS),广州医科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全球第位,全国高校第位,学校是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下设21个学院,7医院和10医院,22个研究机构,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拥有1个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2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其中呼吸内科排名全国第一、变态反应科排名全国第三、胸外科排名全国第五、重症医学科排名全国第十,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全学科ESI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百强。

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年,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年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年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年有2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年被广东省列为国家限额指标内的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年获批设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年5月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年1月学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年进入世界大学排名榜(CWUR)。

学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攀峰重点学科1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设岗学科5个。有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专业1个。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5个临床专科)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9个临床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年,前身为关东医学院。年并入大连大学,称大连大学医学院。年撤销大连大学建制,大连医学院独立。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建立遵义医学院。年在大连市原址复办,仍称大连医学院。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和哲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4个。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机构前1%。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获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2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锦州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前身为年在吉林省洮南市成立的辽吉军区卫生学校。年迁址辽宁省锦州市,年成立锦州医学院,年更名为辽宁医学院。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经过7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多门类、多层次、多种办学形式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3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与视频公开课7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9个。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由我国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年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和兴山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3个,省级重点学科(群)21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1个。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个学科进入A类(A-)、8个学科进入B类(2个B+、3个B、3个B-)。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卫健委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院士工作站2个。建立了北方医学转化研究合作中心。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初名北洋医学堂,年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天津创办,是中国医院校。辛亥革命后,年10月民国教育部颁发第十六号令,据此北洋医学堂年更名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并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年学校迁至保定。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被迫停办。年1月复校招生。年4月更名为河北医学院。年学校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年,原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改称河北医科大学。年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河北医科大学协议。

学校建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52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学校不仅是河北省的医学教育、医疗救治中心,也是河北省的医学研究中心。设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培育学科1个(法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6个,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支持学科1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新型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工程中心20个,省级研究所6个。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年创建于古城并州。年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年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年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年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个法医学本科专业院校、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第三批和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护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开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5所医学院校之一、全国首批恢复儿科学本科专业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理学;学校现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护理学。其中,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农村定向免费生)、护理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泌尿外科学、中医护理学、骨科学、肾病学、普通外科学、老年病学、急诊医学、风湿免疫学、护理学、病理学、眼科学、心血管内科;各类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5个;各类省级重点教学科研平台31个。现有3个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特种医学;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特种医学;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应用心理、社会工作、图书情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ry/1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