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这个90后女演员吗?

而她却因淋巴癌医治无效离世。

因淋巴癌去世除了这位90后演员之外还有阿桑、高仓健……

以下内容节选自武汉知名中医张胜兵作品《攻癌救命录》

淋巴癌又称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年龄高峰在31—40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峰略往前移。男女之比为:2—3:1。一般认为,可能和基因突变,以及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合并自身免疫病等有关。

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因此,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在古代的中医文献中,与恶性淋巴瘤,也就是淋巴癌症状病理相似的,有恶核、瘰疬、石疽,失荣等等。所以恶性淋巴瘤,这个淋巴癌在中医里面很多都诊断为恶核、瘰疬、石疽、或者失荣等等。

《黄帝内经灵枢》中有这么一段话:“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这是一句问话,就是寒热瘰疬在颈部和腋下,这里指的是颈部的淋巴瘤和腋下的淋巴瘤。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清朝的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记载,“恶核……与石疽初期相同,然其寒凝甚结,毒根最深。”《类证治裁》:“结核筋粘不红不痛,坚而难移久而肿痛者为痰核,多生于耳、项、肘、腋等处。”

石疽,《证治准绳》“痈疽肿硬如石,久不作脓始也。”《外科心法要诀》“石疽生于颈项旁,坚硬如石,色照常,肝郁凝结于经络……”《外科证治全生集》:“石疽,初起形如恶核,渐大如拳,……,如迟至大如升斗者,仍如石硬不痛。”“阴疽之证皮色皆同,然有肿与不肿,有痛与不痛,有坚硬不移,有柔软如绵,不可不为之辨,……不痛而坚,形大如拳,恶核失荣也……不痛而坚如金石,形如升斗,石疽也。此等症候,尽属阴虚,无论平塌大小,毒发五脏,皆曰阴疽。……重按不痛而坚者,毒根深固,消之难速。”

失荣,《医宗金鉴》:“失荣证生于耳之前后及肩项,其症初期状如痰核,推之不移动,坚硬如石皮色不变,日渐长大。”陈实功《外科正宗》里面也有一段话:“失荣者……其患多生肩之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阴痛,气血渐衰,形容消瘦,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薰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诸病源候论》:“是由寒气客于经络,与血气相搏,血色结而成疽也,其寒毒偏多者,则气结聚而皮厚。”

下面我讲一例病案,是我曾经治过的一例淋巴癌。

黄某,女,55岁

主诉:间歇性发烧半月、加重一周

请注意!这里我并没有写主诉淋巴癌什么什么,没有西医的病名,我也没有写什么瘰疬呀这些东西,这是中医的病名,也不会出现在主诉里面,主诉里出现的是病人最明显的这个临床表现,最想解决的临床表现的时间和加重时间。

现病史:患者自述,因发烧到某小诊所(西医诊所),小诊所呢以感冒发烧治疗十多天,没有效果,于是乎呢,医院,经确诊呢为颈部的淋巴癌,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你看看很多癌症,发现不了,等到出现的症状再去检查的时候,发现已经转移了,颈部淋巴癌,并锁骨上淋巴结节转移。但是这个淋巴癌和淋巴结转移呀,她没有出现压痛或者其它症状,仅仅是发烧。

那么病人的亲朋好友当中,就有一些西医专家,就是西医的医护人员,他们认为,这种已经转移了的这个淋巴癌,九死一生,西医治疗了,恐怕只会加速她的灭亡,于是乎呢,权其寻求中医治疗,经他人介绍到我处就诊。

观患者:身体困重,肢倦懒言,面色淡黄,胸闷不饥。那她的发热的情况还有点规律,就是每天下午发热,而颈部呢,可以触及到黄豆大小的硬核多枚,那这个东西呢,如果你不去摸它,你还不知道它的存在。

舌红苔白,脉弦偏一点点数。那么这个病人是不是发烧时间发长了,把人烧的没精神了呢?不是,这个人呢,典型的就是湿气困体呀,湿气郁久化热啊,所以她会出现的规律性的,这个发烧,而通过小诊所打点滴没用,医院的这个对症处理呢,无非就是给你退烧,达不到治疗作用,舌红苔白,舌边还有些瘀点脉弦小数。

中医诊断为:发热、恶核

这恶核,在中医上类似于西医的这个淋巴癌,这个颈部的淋巴癌呀,有一些也叫瘰疬呀,那么他这个在其颈部,我们可以触摸到黄豆大小的硬核多枚,这个很硬啊,像石头一样硬的,我们中医称之为恶核。而病人呢,她的症状是进行发烧,所以呢我们诊断为发热。发热呢可以是一种中医的病名,也可以是一种症状,这个发热有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而已。而这里呢是属于湿温发热,因为是湿气,通过我们的诊断,她是由湿气引起的发热。所以这中医诊断的病名为:恶核、发热。

证型呢:为湿郁化热

湿气郁在一起久了湿郁化热,痰瘀互结。这个痰瘀互结,我们指的是恶核。

治则是:利湿退热,化痰软坚,活血消积,或者是你活血消核也行,因为痰瘀互结嘛!这个热,你要退的话,那必须得利湿退热,因为她湿气困体人才会困乏。怠倦懒言是湿气困体,阳气被遏制了,阳气被湿气所遏制,所以才怠倦懒言。并不是说一定是气虚的怠倦懒言,也不是阳虚的怠倦懒言,而是湿气困体阳气被遏制导致的怠倦懒言。

好那么既然是湿郁化热。而且是午后发热。这个就非常简单了,对于西医来说,她可能搞不定啊,退烧,这个烧都搞不定,对中医来说,这个易如反掌,一点都不夸张,代表方剂就是三仁汤。那么这里呢,我们用的就是三仁汤加味,三仁汤加味来治疗这个间歇性发烧半月加重一周,这相当于发烧已经发了接近一个月了,三仁汤加味。

方剂处方是这样的:杏仁15克、蔻仁6克、薏仁30克,所谓三人爬竹竿朴通滑下来,这个三仁就是杏仁,蔻仁和薏仁,分别宣通的是上焦,中焦和下焦啊。杏仁15克、蔻仁6克、薏仁30克、竹叶6克、厚朴10克,通草10克、滑石20克、法半夏15克。另外加鳖甲30克、大贝30克、土贝母30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

在这三仁汤的基础之上加减而成,那么前面的三仁汤其实是给她通过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湿气,那么来治疗她的这个发热,鳖甲呢也能辅助来清热。但是鳖甲、大贝、土贝是来软坚散结、化痰,红花,丹参是来活血的,而我们这个软坚散结、化痰、活血呀,在这里没有大剂量运用,其主要原因是先解决她发烧这个问题,一步一步来,治疗这个肿瘤,癌症,这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啊,当攻则攻、当补的则补、当治兼症的时候也要治兼症。3剂,只需要开3剂,有的甚至一剂就可以给退烧,3剂之后呢,这个烧就退了,而且以后没有再发过了。

那么退烧之后呢,精神就好转了,什么肢倦懒言啦身体困重,这些情况得到明显之改善,但是因为病人发烧,发了一二十天呐,发烧日久呢,久病当然可以导致体虚,再加上病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精神压力也很大,所以呢,我们第二次开方的时候是扶正、舒肝为主,代表方呢,我们用的是四君子汤合逍遥散,合在一起加味。

处方是:黄芪15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生白芍10克、山药15克、郁金10克、合欢皮15克、薄荷6克、大枣3个,就开一个星期。

那么我们给她疏肝解郁,健脾补气,通过这个七副药的调理呢,基本上恢复的不错,再加上这个家属呀,医生对她的劝慰,她的心情好了很多,也开朗了很多,所以这个时候呢,我们可以攻了,因为她本人呐基础体质并不是特别差,只是由于发烧,烧了一段时间,我们通过给她用三仁汤退烧,再给她用这个四君子汤合逍遥散来培补一下正气和疏肝解郁,基本上呢,人的整体情况还不错啊,于是我们转补为攻。开始对这个恶核,也就是淋巴癌进行攻伐。

好,接下来的方子比较重要,因为接下来的方子辩证加减变化之后,几乎能够治疗所有的甲状腺癌,乳腺癌,甚至肺癌。就是在上焦部的癌症几乎都能治,这个方子是我用过很多次,在正气比较足的情况下,这个用以下我公布的这个方子来进行,各种上焦的癌症,效果都很好啊。当然是属于,正气比较足啊,不属于那种阳虚型啊,要带有一点,这个带一点火性的,就是偏阳性的这样一种肿瘤癌症,用接下来的方子加减化裁效果都特别好。

夏枯草30克、土茯苓30克、连翘10克、天葵子10克、皂角刺6克、炮甲珠6克、大贝30克、土贝母30克、生牡蛎30克、海蛤壳30克、海螵蛸30克、海藻30克、昆布30克、海带30克、鳖甲30克、生半夏15克、生南星10克、白芥子10克、僵蚕15克、全虫10克、蜈蚣两条土鳖虫10克、水蛭6克、蜂房6克、黄药子10克、木鳖子10克、丹参30克、红花10克、或者藏红花1克、青皮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厚朴10克、柴胡10克、郁金15克、甘草10克。

那么这个方子呢,辩证加减变化之后,因为你不可能套原方,因为里面清热解毒的药比较多,如果不属于热症的就不能这么去用它,要偏热症的才行,还有肝郁的,您看里面加了柴胡、郁金这样的。所以不能照搬,只是这个方子适合这个病人,那么通过这个方子呢,调整治疗,那么这个调整治疗呢,就会很简单了,比如说这个,她睡觉不好的时候我们会加茯神呀、远志呀、酸枣仁呀,如果吃不好的时候加炒五仙呀,这个等等等等啊,一些兼症,我们可以调理,那么用这个方子调理治疗了两三个月。

另外,配合了张氏抗癌丸二号,一起调了两三个月,两三个月之后去做复查,这个淋巴癌全部都消失啊,病人至今存活,这也是好多年了。

张胜兵本人第五个

特别说明:张胜兵有五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gx/7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