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

HuangYaoZi

来源与分布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主产于湖南、湖北、江苏等地。秋、冬两季采挖,除去根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功效与主治

黄药子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肝经。具有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之功效。

黄药子苦寒泄降,功擅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治疗项下气瘿结肿,单用即效;亦可与海藻、牡蛎等配伍同用,如海药散。

黄药子凉血降火解毒。治疗疮疡肿毒,常与金银花、紫花地丁配伍,也可单用捣烂外敷。治疗热毒咽喉肿痛,常与射干、山豆根、大青叶等同用。治疗毒蛇咬伤,则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重楼等同用内服或外敷。

此外,黄药子还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等症状;并兼有止咳平喘作用,亦可治疗咳嗽、气喘、百日咳等。

现代药理研究

化学成分:黄药子含有黄药子素A~H,8-表黄药子E乙酸酯,薯蓣皂苷元、D-山梨糖醇、二氢薯蓣碱,还含有蔗糖、还原糖、淀粉、鞣质。

药理作用:黄药子对缺碘所致的动物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水煎剂或醇浸物水液对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而对未孕子宫则有兴奋作用,此外有止血作用。水浸剂体外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能直接抑制心肌,醇浸物水液的抑制作用较水煎剂强。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水煎服,5~15g;研末服,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黄药子有毒,不宜过量。如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并对肝肾有一定损害,故脾胃虚弱及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美容皮肤科验方

治疗顽固性银屑病等:黄药子g,置入75%乙醇ml中,密封浸泡1周,取药液,外涂患处,每天2~3次。

参考资料:《中药学》、《中草药彩色图谱》等。

千佛山院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gx/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