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料

按处方准备相应品种、剂量的一方中药配方颗粒,辅料(糖、蜂蜜、黄酒)。传统细料如阿胶、西洋参、紫河车粉等亦用配方颗料(经超微粉碎后制成颗粒,无需另配)。建议优先选用小袋装配方颗粒。中间体或大包装袋配方颗粒建议尽量整袋使用,因其开启若有剩余,普通环境下保存可能使颗粒受潮变质。

2.溶解

将所有一方中药配方颗粒倒入陶瓷锅或不锈钢容器中,先加少量开水润透,视配方颗粒量和辅料的不同再加-ml开水(用糖时加水稍多,用蜜时加水稍少),充分搅拌使颗粒全部溶化,以免粘滞锅底。

3.加热

将溶解好的中药配方颗粒溶液加热至沸腾。若另配细料(西洋参、三七粉等),一并加入。

4.加辅料

药液加热沸腾5-10分钟,加入辅料(糖、蜂蜜、黄酒),加量视个人口感调整(一般每料加入-g不等,糖尿病等不宜食用糖类人群可选用木糖醇、甜菊糖等替代),边倒边搅拌,混匀合调至文火。

5.收膏

文火维持微沸腾,加强搅拌,防止粘滞锅底,至膏体粘稠、均匀清亮,膏体可拉成旗或滴水成珠(膏体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相对密度1.2-1.5左右,收膏即完成。

6.装瓶

将膏体分装到预先清洁干燥的广口瓶中、冷却后密封,置冰箱冷藏保存(0-5℃)。

1、龟板胶、阿胶等胶类细料,需提前用黄酒烊化后加入,肝病患者不宜用黄酒。若选用相应的一方中药配方颗粒,则直接加入即可。如需加入药食两中药如莲子、核桃仁、黑芝麻等,亦可直接选用相应的一方中药配方颗粒加入即可。每袋一方中药配方颗粒为成人一日用量,膏方药味较多时配方颗粒袋数可稍少,特殊用药如黄芪等可视病情加量。

2、加热时火力可稍强(电磁炉参考功率w左右),加细料、辅料及收膏时火力稍弱(参考功率w-1w)。制备容器不选用铁、铝制品。

3、整个加热沸腾时间不低于30分钟,以保证灭菌完全,便于膏体保存。

4,装瓶后一定要将膏体放置充分冷却,然后再加瓶盖,防止冷藏后瓶盖水凝成滴回流膏滋表面,污染膏体,可置紫外线下放置一夜备用。装瓶多选用玻璃制品,不用铁,铝金属容器。

5、一方中药配方颗粒未添加任何防腐剂,为预防膏方放置过久变质生霉,建议按一个月的服用量进行制备。取服时,专备一个汤匙取用,防止交叉污染,同时保持容器清洁。早晚空腹各一汤匙,开水冲服或含化。特殊服用时间和方法请遵医嘱。

1,禁忌人群

一般急性病患者、慢性病人不稳定期,慢性病人急性发作期和危重病人不适合服用膏方。

2,忌口

如膏方中有人参的忌食萝卜,有何首马的忌猪羊血及铁剂、滋补米膏方不宜饮浓茶等。除此外,一般还宜忌生冷,牛辣,油腻之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影响膏剂的吸收。

3.需暂停服用

3.1感冒后出现恶寒、发热ヽ咳嗽多痰的情况下,此时若服用滋补膏,容易留邪为患。因此,要等感冒治愈后方可继续服用。

3.2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舌苔过于厚腻或腹泻者,补膏应减量或暂停,亦可在膏方中加入健脾开胃之药;如果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薄等情况较重的,应先调理好脾胃功能,然后再服补膏。

4.体质与药性不合

服用膏剂还须注意体质与药性是否协调,如体质偏于阳虚,应避免服用阴寒伤阳类药物组成的膏剂。如体质偏于阴津不足,助火伤阴类药物组成的膏剂则不宜服用。一切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病症,均不宜服用辛热刚燥之膏剂;妊娠妇女忌服破气活血类药物组成的膏剂。

1、服用后自觉不适,如腹胀、纳差,应与处方医生沟通分析原因,是否为湿邪中阻或脾胃虚弱,并减量服用,同时视情况是否需要配合运脾化湿方,帮助消化。

2、服用后出现腹泻,应注意膏方是否过于滋腻或通便药材剂量如何,可减量服用或饭后服用。必要时停服或健脾中药调理待恢复正常后再服用。

3、服用后出现上火如鼻腔、牙龈出血,应与处方医生沟通是否患者体质偏热,膏方是否偏温燥,应减量服用,必要时可配清热泻火中药。

4、某些中药如:何首乌、补骨脂、川楝子、黄药子等对一些体质特殊患者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若长期服用出现食欲减退,目黄等异常不适,另外肝炎患者尤要注意检查肝功能。

5,服用后若出现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皮肤瘙胖等,应停药后相应处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gj/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