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个很坚强的器官,一个肝细胞倒下了,千千万万肝细胞“顶上来”,只要有1/3的肝细胞能正常工作,人体通常不会出现什么症状。

正因为它很坚强,受伤了也常常被忽视,长期服药的人更需要警惕。

长期服6类药

定期测肝功能

肝脏常被比作人体的“化工厂”,很多药物必须在肝脏分解,因此服药时肝脏比其他器官更容易受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人数,约占住院病人5%以上。长期服药的人,最好定期检测肝脏功能,避免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加剧。

01

中药

很多人以为中草药“纯天然无副作用”,其实不然。数据显示,临床上约15%药物性肝炎是中药使用不当导致的。

中草药

番泻叶、何首乌、薄荷、麻黄、金不换、关木通、雷公藤、黄药子、天花粉等中草药,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肝脏。

中成药

复方青黛丸、克银丸、消核片、六神丸、疏风定痛丸、甲亢宁胶囊、妇康片、化瘀丸、双黄连口服液、银翘片、牛黄解毒片等中成药,对肝功能的损害也较为常见。

服用上述药物期间,本身肝不好的人,建议1~3个月查一次肝功能;没有肝病的人,建议半年查一次肝功能。

02

部分降糖药

多数降糖药物是在肝脏内代谢,定期监测肝功尤其重要。其中,吡格列酮、罗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有活动性肝病或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患者禁止服用。

03

降脂药

长期服用降脂药,可能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

常用降脂药有他汀类(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贝特类(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罗齐)、烟酸类(烟酸、阿昔莫司),后两类甚至可能造成肝损伤。

服用降脂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都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04

咪唑类抗真菌药

常用的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都有肝毒性。

氟康唑在治疗过程中偶尔出现肝毒性症状,因此治疗开始前和治疗中均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如出现持续异常,或肝毒性临床症状时,均需立即停用。

持续使用伊曲康唑超过1个月的患者,以及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疲劳、腹痛或尿色加深的患者,应停止用药。

05

抗精神病类药

氯丙嗪、氯氮平片、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周期长、剂量大、联合用药多,易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且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定期检测肝功才能及时发现。

06

抗结核药物

肝功能受损是抗结核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服用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等药物时,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并伴有肝炎或血清胆红素升高等情况,需要停药进行保肝治疗。

如何判断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肝,也即药物性肝损伤,顾名思义就是药物或者药物的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伤。由于新药品种的逐年增加和药物的滥用,药物肝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排在肝病的第四位。

  由于药物性肝损伤没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特异的血清学标志,属于排他性诊断,所以目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诊断的可信度依耐于被评价病例的数据完整性和证据的支持力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既往是否有该药导致肝损伤的相关报道

  具有明显肝毒性的药物说明书已经注明有特征性的肝损伤类型、程度和时间特征,在临床应用中有过或多次报告发生肝损,都属于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依据。对于肝脏毒性不明的药物或保健品,需要查阅药监部门网站的相关信息,作为重要的参考诊断依据。

  2.排除肝损伤的其他原因或混杂因素追问饮酒、肝炎或其他肝病史等,常规检查相关的HBV感染指标、肝脏B超等,还需要除外心、肺源性等因素所致肝损。

  3.再次用药状况

  如果患者有既往有相同用药史,即二次用药后均出现类似的肝损伤表现,其中ALT升高2倍以上是一项相关性很强的诊断依据。

  4.用药与药物性肝损伤血清学指标改变出现的时间是否存在时序关系

  绝大多数肝损伤的出现在用药5-90天内。值得注意的是,少数病例停药后ALT水平下降,而其他肝功能指标恶化,往往是肝功能衰竭的前兆。

  除乙肝等病毒性肝炎、酒精肝以外,目前药物性肝炎发病率已经排在肝病的第四位,患者数量占该院门诊量的近10%。目前我国药物性肝病占住院黄疸患者2-5%,约占所谓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在老年肝病中可达20%以上。

来源:医学之声

推荐阅读

??成为肝癌患者还能能活多久?跟这些有关!

??需要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和病毒的筛查的人群

??超实用健康小知识,每个人都应该看一看!

??胃癌年轻化,应如何预防?

??3D版呼吸全过程,一分钟看懂!

赞赏

长按







































引起白癜风原因是什么
白癜风介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gj/2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