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种中药,里面的成分对肝脏效果如何不妨
诊室里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道,主人公李建国坐在医生对面,双手紧握成拳,眉头紧锁。他今年45岁,家住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是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担任市场部经理一职。 平日里雷厉风行的他此刻显得格外焦躁,不时用手指敲击桌面,发出急促的声响。原本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李建国,最近几个月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连同事们都察觉到他的变化。 作为一名从业十五年的资深经理人,李建国在行业内颇有建树,曾带领团队创下多个销售纪录。 但近来的工作表现却大不如前,经常心不在焉,连最擅长的客户谈判也频频出错。这种状态让他倍感困扰,更糟糕的是,身体也开始出现异常状况。就在上周,他在办公室突然感到右上腹隐隐作痛,伴随恶心感,这让他不得不放下手头工作。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三个月前的一个清晨,李建国在晨跑时就注意到自己的体力明显下降,跑完两公里后便气喘吁吁,还伴有轻微的右上腹不适。 起初他以为是运动过度导致的肌肉酸痛,但症状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特别是在四月中旬的一次部门会议上,他正准备发言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额头直冒冷汗,不得不中途离席。 随着症状的反复出现,李建国开始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他发现自己的一些症状与肝功能异常的表现颇为相似,这让他越发焦虑。五月初的一个周末,他独自在家翻阅医学书籍,对照自己的症状,越看越觉得像是得了严重的肝病。为了缓解焦虑,他自行购买了一些保肝药物服用,初期确实感觉症状有所减轻,这让他的心情暂时放松了些许。 然而好景不长,六月中旬公司筹备一个重要项目期间,李建国因为工作繁忙完全忽视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直到七月底,在一次家庭聚餐时,他突然感到剧烈的右上腹疼痛,脸色发白,冷汗直流,医院。这次经历让李建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医院做全面检查。 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主治医生张主任拿着化验单向李建国解释道:"你的谷丙转氨酶达到85U/L,谷草转氨酶72U/L,虽然不算特别高,但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总胆红素23.5μmol/L,直接胆红素8.9μmol/L,也显示轻度升高。"听到这些专业术语,李建国不由得攥紧了拳头。 检查报告显示:白细胞计数6.8×10?/L,淋巴细胞比例32%;生化指标中碱性磷酸酶U/L,γ-谷氨酰转移酶68U/L;血清蛋白电泳显示白蛋白略低,球蛋白稍高;甲胎蛋白定量检测结果为6.5ng/mL。腹部B超提示肝脏回声稍增强,门静脉内径1.2cm。这些数据虽然没有显示严重病变,但都指向慢性肝损伤的可能。 张主任继续说道:"根据检查结果,你的情况很可能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我注意到你提到近期服用了多种中药制剂,其中一些成分确实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李建国愣住了,他想起自己确实在网上看到过相关报道,但当时并未在意。 "比如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何首乌中的蒽醌类成分也可能引起肝毒性反应;土三七含有的吡咯烷生物碱会引发肝窦阻塞综合征;雷公藤中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肝毒性;黄药子中的薯蓣皂苷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苍耳子中的毒蛋白成分会引起肝细胞损伤;还有千里光中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纤维化。" 听到这里,李建国的情绪明显激动起来:"可是这些中药都是老中医开的方子,说是调理身体的,怎么会伤肝呢?"张主任耐心解释:"传统中药确实有其独特的治疗价值,但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特别是这七种中药成分,即使在推荐剂量下使用,也可能因个体差异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而且很多人认为中药温和无害,往往忽视了用药规范。" 医生翻开病历本继续询问:"除了这些中药,你还服用过其他保健品或偏方吗?最近半年的生活作息如何?饮酒情况怎样?" 李建国如实回答:"平时应酬较多,每周至少喝三次酒,每次半斤左右。睡眠也不太规律,经常熬夜处理工作。"张主任点点头:"这些因素都在加重你的肝脏负担。酒精本身就会损害肝细胞,加上药物性肝损伤,难怪会出现这些症状。" 谈话间,李建国回忆起这段时间的经历,不禁感慨万千。他想起母亲常说"是药三分毒",当时只当是老人家的迷信说法,现在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张主任补充道:"其实很多患者和你一样,开始时只是想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却忽视了科学用药的重要性。建议你立即停止服用所有可疑药物,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这次就诊让李建国深刻认识到,健康不能仅凭经验判断,更需要科学指导。他决定调整生活方式,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离开诊室时,他暗自下定决心,要把这段经历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生活中类似李建国的经历并不少见。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gj/12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魔芋蒟蒻的多样性与药用价值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