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早在年11月发表《父亲的病》(后收录在《朝花夕拾》里),记载了他十几岁时为父亲请中医抓中药的经历,辛辣地讽刺了两位中医“名医”的荒唐玄虚和骗人钱财。

鲁迅在文章中讽刺一位中医名医“陈莲河”(注:真名何廉臣,曾任中国医学会副会长)。他故作玄虚提供奇怪的“药引”:成对原配的蟋蟀、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结了子的平地木等。

更荒唐的是,鲁迅父亲有水肿,于是何廉臣就常开一个“药引”,就是“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就是鼓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鲁迅还揭露另一个名医的“药引”:“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医者,意也。秋天的梧桐先知秋气,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

正是这荒唐的中医“名医”,骗光了周家的家产,鲁迅父亲还是亡故了。所以鲁迅对中医失望至极,多年后写到:“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我的理解:中医源自“经验”这一朴素唯物辩证观,两千年来也积累了不少确实有效的中医药,在养生上也有辩证的方法,但中医的基础理论是似是而非的经验,是非科学的。所以面对现代医学依托科学突飞猛进,中医早就停滞不前无法发展了。

正因为中医来自难以科学验证的“经验”,就给骗子和假药留下巨大空间,一些骗子把几味吃不死人的中药混在一起,就敢自称“神药”。

我们中国人对中医是有感情的,也确有一些良方和良药,但面对科学的迅猛发展,中医早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坚持中西医结合,就是要将“中医”纳入现代科学的管理之下。

有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gj/1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