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已有多年的历史,它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严重时会导致面部畸形、肢端残疾,历来被认为是“不治之症”,麻风病患者更是备受歧视。20世纪70年代末,已年近花甲的李桓英了解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治疗麻风病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实验。为了争取到世界卫生组织免费的药品支持和实验项目,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范围进行走访调查。在李桓英的办公室有一张云贵川交通图,上面插了20多面三角旗,那是她的足迹所到之处。7个麻风病发病率较高的州和县,被李桓英选定作为治疗的试点。

年,李桓英向世界卫生组织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国麻风病情况的详细报告,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了在中国进行联合化疗方法的项目。她建立多个联合化疗的实验点做临床试验,根据我国麻风治疗标准,每年和基层麻风防治工作者一起仔细调研,前5年按月观察之后每年调查1次,前后达15年之久。

面对麻风病患者要承受疾病与歧视的双重折磨,生活痛苦凄凉,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更加坚定了她一定要消灭麻风病的决心和信心。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李桓英敢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特别行动计划,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解除了疾苦。使全国的麻风病患者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而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国际上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李桓英的工作证明了麻风病患者的治疗无须住院隔离,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解除了疾苦,对消除社会歧视起到了积极作用。年被WHO在全球推广。年,她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促进了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桓英已在麻风病防治领域取得了斐然成绩,但年过90岁高龄的她仍然奋斗在麻风病防治研究第一线,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的就是早日实现彻底消灭麻风病的理想。她说:“我国虽然基本上消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消灭,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麻风病的疫苗至今还是空白,自然疫源也不清楚,从基因水平揭示麻风病的发病机制还没人涉及……”她带领麻风病研究课题组的人员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旨在通过对麻风病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在麻风病的传播方式、发病机制、检测方法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并在麻风病传播链研究、麻风病高发区预防措施研究及麻风病基因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新的成果,为彻底消灭麻风病而不懈努力。

节选自《科学家精神丛书》,撰稿: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aozia.com/hyzgj/10936.html